王阳明:心不自在,处处都很烦

王阳明:心不自在,处处都很烦

《传习录》中有些问题虽然是五百多年前问的,但是现在看来,依然对人的内心修持起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对于现在整日忙碌的都市人,更是值得去仔细研读和学习下。

《传习录》原文

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

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若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译文】

有人问:"心要追求外物,该怎么办?"

阳明先生回答说:"君主端身拱手,清静肃穆,六卿各司其职,天下才能大治。心统摄五官,也应该这样。如果眼睛要看东西,心就追求美色;耳朵要听时,心就追求美声。这将像是君主要选拔官员时,就自己去坐在吏部的位置上;要调动军队时,就自己去坐到兵部的位置上。这样的话,岂只是失却了君主的体统,连六卿也都不能顺利行使各自的职能。

【解析】

从这些可以看出,王阳明把人的心灵看做是身体的君王,它统领着人的五官及身体,要想避免外物的侵袭,就必须要在"心"上下功夫。否则心不自在时,处处都很烦。

首先要理解"逐物"这两个字,心不能"逐物",心只能以天理为主,而天理是寂然不动的。这个该如何理解,人的视听言动,坐止起息,无时无刻不是在动啊!心要守着一个静的东西来应付变动不居的世界,该怎么说呢?

举例子吧,大家常见的门,我指的是那种围绕一个轴为中心开合的门,门在起作用时,也就是在开开合合时,门是要动的,但是有一个地方几乎可以认为是不动的,而这个不动的地方,却是这个门动的时候所围绕的中心,不用说大家也想到了我说的是什么地方了,是门轴。再也没有比这个例子能更形象地解释心的不动和应付变动不休的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了。门在开合时,越是靠近中心点的地方,越是静止不动。而门的其他部分还必须以这个不动的点为中心运动才行。

做老板的如同企业之君,当拱手庄严肃穆,这样下属部门才能各司其职,企业才能进行日常的运作,如果一个老板想到质量的问题就自己亲手去质管部的事情,想到人力资源欠缺就去做人力资源的事情,也一样有失老板的威严,且也干扰各部门的工作,要做工作和企业的主人,不要做工作和企业的奴隶,不要自己想什么就去做什么,要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哪怕是做事情的欲望,对于明知自己不能做,或者做了对企业不好的事情,要坚决予以阻止,这需要坚定的志向,而这也是一个老板甚至是管理者的聪明和智慧所在。

心要逐物,心怎么会逐物呢?

其实这是个意志的问题,其实是说个体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很多事情明知不该做,但还是忍不住去做。概括起来叫任性或者叫做欲望的奴隶,使得心失去了主宰的地位。Iphone7发布了,好兴奋,但是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小米8,明知不该买,但还是买了。本心和良知已经在暗示你了,你不该再去买,但是你还是忍不住,你幻想从口袋里掏出iphone7之潇洒的动作,众人羡慕的目光,你的虚荣在没有真正拿到iphone7之前已经达到了高潮,良知的警醒根本就毫无作用,所以即使先借点钱也要把它买来。

先生的比喻是很精到的,君王主宰和统领着国家,六卿大臣各有各的分工,人也一样,心主宰者你的全部,各个器官有着不同的职能。每件事情你若要看的真切和明白,你必须虚心,把心让开,只是用眼看,看的时候不能带着你的情感,你的好恶和你先入主见的判断。心就是光明的心,那么对事情的判断才能接近客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