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治病是“亡羊補牢”,營養治療是“未雨綢繆”

“慢性病?那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得的吧?”一提起慢性病,也許你就會冒出這樣的想法。其實,情況未必都是如此。

醫生治病是“亡羊補牢”,營養治療是“未雨綢繆”

大數據分析顯示,我國居民慢性病增加和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慢性病多發科室的患者量達到了總患者量的3成以上。腫瘤、腦卒中、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開始向更年輕的群體蔓延。而且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慢性病醫療支出比例佔醫療總支出的70%,因此,防控慢性病刻不容緩。

醫生治病是“亡羊補牢”,營養治療是“未雨綢繆”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世界衛生組織總結全球的研究結果表明,影響人的健康和壽命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為佔60%,遺傳為15%。原衛生部部長陳竺指出,如果我們能克服不良習慣,至少80%的心臟病、中風和II型糖尿病,以及40%的癌症都可以避免或預防。

醫生治病是“亡羊補牢”,營養治療是“未雨綢繆”

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秦小明曾指出“健康不只是治病就可以了,醫療對健康的促進作用不到10%,而營養狀況佔80%。”

醫生治病是“亡羊補牢”,營養治療是“未雨綢繆”

這裡所說的重要,不是指的療效更快或更好,而是說對改善病情意義更深遠。

醫生治病是“亡羊補牢”,營養治療是“未雨綢繆”

醫生治病是“亡羊補牢”,營養治療是“未雨綢繆”

治病是“亡羊補牢”,

養生保健是“未雨綢繆”。

你說哪個成本更高、效果更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