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妹戏虐苏东坡

北宋文坛泰斗苏洵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苏轼,一个叫苏辙。这两个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是文坛领军人物。父子三人被大家合称为“三苏”。后来,苏洵又生了一个女儿,叫小妹。小妹自幼诵诗读经,聪明绝世,也是写的一手好诗词。苏小妹长相不算美丽,但是气质颇佳,身材不胖不瘦,圆圆的脸蛋,一双清澈的眼睛乌溜溜的,她高高的额头,配上有点突出的双颊,一副天真慧黠的模样,深得父兄的喜爱。

苏小妹戏虐苏东坡

苏轼姊妹之间相处甚好。苏小妹凭着她的聪明伶俐和任性,经常与两个哥哥斗口,互比才智。尤其是和她的大哥苏轼更是亲密无间。苏轼长得满脸的络腮胡子,身材肥大,小肚凸出,他时常穿着宽大的衣袍,不修边幅,便成了苏小妹斗口的对象。

有一天,苏东坡正在院子里散步,一抬头看到苏小妹从闺房出来,他无意中发现苏小妹前额突出;眼眶深陷,是个“门楼头”。觉得可笑,即时吟诗一首: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女孩子都不喜欢别人说她们不好的一面。苏小妹知道自己额头凸出一些,眼睛稍微窝进了一些,被哥哥调侃,心里就有点不高兴。然而,当她看到哥哥苏轼胡子凌乱,被风吹的贴在嘴角的邋遢模样,嘻嘻一笑,当场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吟出来以后,转而一想,这样只是说哥哥的胡须似乎不痛不痒,没有占到便宜,没意思。于是,她就又仔细端详起来,她终于发现哥哥的额头扁平,一副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体一看,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又喜孜孜地再吟诗一首: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东坡一听,拍着妹妹的头哈哈大笑不已。

苏小妹戏虐苏东坡

话说有一年冬天,雪后初晴,苏东坡披着一件大裘袍坐在亭中晒太阳。一阵风吹过,裘毛轻轻摆动。苏小妹刚好从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裘裘毛乱动。”说完在墙角下站了下来,笑眯眯地看着苏东坡,一副得意的神气。苏东坡抬头一看,只见小妹背后的墙壁上正好结了些冰雪,太阳一照,融化的雪水正顺着墙壁直往下淌。苏东坡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水直流。” 苏小妹虽说年龄还不大,但是已经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她狠狠瞪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了。

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地回来,骑马经过这里,一见苏小妹这个姿势,便调侃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知道是在取笑她,有心不理他,又担心以后被哥哥那这件事开玩笑说她弱智,遂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地对哥哥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这可真是语出惊人啊。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着兄妹二人之间的感情。外人从这里也不难看出苏小妹是个的好胜逞强、才思敏捷、性格开放的女子。

苏家兄妹戏谑起来,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信口开河,语带双关,任你想像。但是他们说的话又是触景生情,以诗联相讥,既情趣,又富有诗意,幽默诙谐。

苏小妹戏虐苏东坡

又有一次,小妹和苏东坡、黄山谷三人谈诗论句。苏东坡笑着说小妹才高敏捷,当世女才人,苏小妹得意洋洋地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请哥哥在这两句各自的中间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略一沉吟,张口即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他在前句加了一个“摇”、后句加了一个“映”。

苏小妹一听,不屑地摇摇头说:“还大文豪呢,不嫌羞,要是村夫说出来还尚好。你说出来只能算下品,这个‘腰’不够美。”

苏轼一听,脸就有点扛不住了,他认真思索了一番后,抬起头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分别加了“舞”与“隐”这两个“腰”。

苏小妹一听,仍旧笑道:“比上次好了一点,但仍不属上品。”

这时,就坐在一旁的黄山谷也认为苏轼加这样的“腰”已经是说不出的妙了,但是小妹仍说不属上品,心想,难道苏小妹还有更高的妙招吗?他忍不住就站起来问道:“依小妹怎么说才是上品呢?”

苏小妹便得意地摇晃着脑袋,手和着韵律比划着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听后吟诵品味一番,不禁拍掌称起妙来。

因为“扶”字与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扶”不但能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而且拟人化了,与细柳的搭配别出心裁,而“失”与“映”和“隐”相比,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了在特定情境--“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这样意境就上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