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的地位下降史

文化君說:

狗對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從部落圖騰再到罵人穢語,從古時墳墓中的殉葬品到當今餐桌上的狗肉、亦或是人類的朋友。

無論人類的態度如何,狗對人的陪伴永不變。

從人類文明誕生的時候開始,狗就已經進入了人類的歷史。

01

最早有關於狗的資料,出現在公元前1100年的中國,大型犬的頭蓋骨被推斷是在石器及青銅器時代。

《山海經》也有關於狗圖騰的傳說:“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東有犬封國。 貳負之屍在大行伯東。”

大意是說:有個人名字叫做大行伯,他手中總是握著一支長戈,他的東邊就是犬封國。天神貳負的屍體也在他的東面。

這裡面提到的“犬封國”,肯定和“犬”有著密切的聯繫。再者此國裡面,人的身體和形狀都像狗。以“犬”封國,必定以“犬”為榮,有著獨特的“犬”圖騰崇拜。

狗子的地位下降史

傳說中盤古是狗首人身的,而盤古列於三皇之首,這不可謂古代中國狗的地位不高。

02

從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狗是最主要的家畜之一。當時的狗主要有三種作用:看家護院、隨主田獵和人類食用。

狗子的地位下降史

局部

就狗作為食物這一項功用而言,其當時的地位也是比較高的。據《禮記·王制》所載: “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泵,庶人無故不食珍”。

《禮記·坊記》也有:“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可以看出狗肉的食用者大部分都是貴族。商周時期,狗仍然是祭祀場合的重要祭品。

人的始祖是狗相,在上下五千年的狗史裡,這恐怕是它們地位最尊貴一次。

狗子的地位下降史

圖其一,郎世寧

而在春秋以及更早期的墓葬遺蹟中,也有很多以狗殉葬的情況。

狗埋葬在主人附近,有可能是因為狗可以守護墓主人;也有可能因為狗具有宗教方面的意義,畢竟狗也屬於六牲(馬、牛、羊、豕、犬、雞),是祭祀之物。

可見,狗在成為看家護院的好幫手和人們的寵物之前,在人類社會中有更高的地位。那個時代,走狗、狗腿子、雞鳴狗盜、狐朋狗友這一類詞,想必是不流行的。

狗子的地位下降史

雷州石狗

03

春秋戰國,是人類社會大變革的時期,狗史也有變革。

《晏子春秋》就是一部不大待見狗的作品。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晏子使楚”的故事:楚國刁難晏子,因為他身材矮小而在大門旁邊開小門,請他從不符合禮儀規章的小門走。晏子說:“使狗國者,從狗門入。”可見,在晏子心中,狗是可以用來罵人的。

狗子的地位下降史

,段亞東

還有一次,齊景公向晏子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晏子以兇猛的狗來比喻在君王身邊掌握權柄的人,他們一看到人才就像狗一樣猛撲過去,使得他們無法接近君王。

此外,“掛羊頭賣狗肉”的故事也出現在《晏子春秋》中。如果淳于越老人家格外厭惡狗的話,說明當時狗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著名“雞鳴狗盜”也是那個時候出現的。

《孟嘗君列傳》:“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 “狗盜”便是說偽裝成狗進行偷盜,泛指竊賊。

時間在流逝,由於人們的生產方式發生改變,農耕超過漁獵,隨之在狗身上散發著的光輝也逐漸消散。

再往後,我們國人對於狗的態度,從魯迅先生的文章《墳· 論“費厄波賴”應該緩行》中 “痛打落水狗”一部分便可探知一二。也就是說,中國人在主觀上確實是不那麼待見狗的。

關於狗的各類詞語成語很多,不僅有 “狗仗人勢”“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例子體現狗的地位不佳,還有 “走狗”“狗腿子”“狗孃養的”這種更為直白的詈語。

04

當然,漢語文化也並非就此把狗一棍子打死。比如中國的十二生肖,狗就赫然在列。還有根據俗語 “貓來窮,狗來富”來看,狗也有可能是財富的象徵。此外,我國也認為,狗還有除災的作用,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狗子的地位下降史

而在西方文化中,狗的形象一直頗為正面,它們常被稱為人類最好的最忠實的朋友,也有很多人將之視為家庭成員。

《靈犬萊西》、《閃電狗》、《忠犬八公》等幾部電影都描寫了狗與人之間的深厚情誼,主旨大都宣揚狗對人的忠誠。在英語中,含有“狗”的詞語或習語可不少。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 Love me,love my dog (愛屋及烏) 。它還被用來形容人,如:big dog (要人,大人物),top dog (領導人)、lucky dog(幸運兒)。

狗子的地位下降史

正所謂金無足赤,狗無完狗。狗在西方國家雖然享受特優級待遇,它也不總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的。偶爾,它也有 “遭人嫌棄”的時候。英語中有這麼一句習語:Blush like a black dog,形容人不害臊,厚臉皮;Bitch為母狗的英文,現在也可以用作是貶低或厭惡女性的髒話。

狗子的地位下降史

有些狗不服氣了,你我都是狗,憑啥你們在西方的就是比俺們在中國的更受待見?

西方大多以畜牧和漁獵為主,牛和羊是他們主要的肉食來源。而狗,則擔當類似牧羊犬這樣的護衛職責。所以,人與狗之間的夥伴關係是從那時開始建立的。

中國以農業為主,很多地區直到現在還在延續幾千年來牛耕地、人插秧的落後種植方式。所以相比牛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來說,狗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還有一點,西方世界的主導思想是“個人主義”。子女成年後並不與父母同居,父母老了也甚少會搬到子女家中去。孤獨之餘,最好的辦法就是養一隻寵物了,其中以狗居多。

有些人甚至管自己的狗叫 “老夥計”,這完全就是與狗稱兄道弟了。從這一點來看,作為人類忠實伴侶的狗,實在是沒有理由不享有優越的地位。

05

今天,狗似乎又處於一個地位上升的時代。

寵物狗被當做兒子、女兒、寶貝兒飼養了起來,“XX狗”成為了一種標籤式的自稱。

狗子的地位下降史

如此則更顯示了狗的忠誠,無論它在文化中地位如何,它一直陪伴在我們的身邊。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