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远游写《天净沙·秋思》,今人回家过年写《天净沙·祭祖》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人的通病,自屈原的《离骚》起即一直“传染”至今。元代的马致远离家远游时恰逢秋天,心境凄苦,思乡情浓,于是乎“发病”,“病”了很长时间却写了一首很短的作品,一共只有二十八个字,却成了千古流传的悲秋名曲,被喻为“秋思之祖”;然而全曲竟无一“秋”字——

古人远游写《天净沙·秋思》,今人回家过年写《天净沙·祭祖》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古人远游写《天净沙·秋思》,今人回家过年写《天净沙·祭祖》

去年春节,某人回家过年,在年三十祭祖时,却不知发的是什么“病”,竟“东施效颦”也写了一首《天净沙·祭祖》,但文中若不写“祭祖”二字,却谁也不会知道写的是啥?今人与古人差距之远,于此也可见一斑。古人写作至情至性,呕心泣血;今人写作爱装腔作势,急功近利。“装病”与“真病”,写出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同。“东施效颦”却更显西施之美,现拿来一晒,也算是借古讽今,聊博众人哈哈一笑耳——

古人远游写《天净沙·秋思》,今人回家过年写《天净沙·祭祖》

老屋小巷清晨,

敬天祭祖拜神,

人道天道无痕。

荡荡天门,

降瑞接福感恩。

——《天净沙·祭祖》

古人远游写《天净沙·秋思》,今人回家过年写《天净沙·祭祖》

古人远游写《天净沙·秋思》,今人回家过年写《天净沙·祭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