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場的逢迎討好上級與古代奸臣的“口蜜腹劍”有何不同?

現在單位,一般有三類人:一是兢兢做事的人,二是敷衍混事的人,三是逢迎討好領導的人。第一類人無疑是單位的中堅力量,卻往往人數最少,卻幹活最多;第二類人最多,表面天天很忙,其實是在混事,或在幹私事;第三類人,往往既做事也混事,在領導面前是真做事,不在領導面前是混事,他真正在意的不是“事”,而是“權”和“利”,所以他還會比其他兩類人多做一件事,就是:逢迎討好領導。

現代職場的逢迎討好上級與古代奸臣的“口蜜腹劍”有何不同?

這類人其實並不是現代的特產,而是自古有之。如唐玄宗時的宰相李林甫,他就善於逢迎,很懂如何討玄宗的歡心;平時和人接觸,也總是副和藹可親的樣, 嘴裡盡說些動聽的好話,實際上,他卻非常陰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日子一久,人們就發現他的偽善,在背後都叫他“口蜜腹劍”。

有一次,他故做親切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蘊含大量黃金,倘若能夠開採出來,就可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尚未知情。”李適之信以為真,連忙跑去稟告玄宗,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找李林甫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但是華山是具有帝王風水特質的地方,怎麼可以隨便開採呢?勸您開採的人,恐怕不懷好意啊;我很早就想把這件事告訴您,但是為了大局著想,始終不敢開口啊!”

現代職場的逢迎討好上級與古代奸臣的“口蜜腹劍”有何不同?

玄宗被他這番話打動,認為他忠君愛國,反而對李適之大為不滿,便逐漸疏遠他。後來,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鑑》時評價李林甫,指出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因此,他在歷史上就被永遠貼上了“口蜜腹劍”的專用標籤。

還有另一個可與“口蜜腹劍”相提並論的成語是“笑裡藏刀”,而貼著該標籤的代表人物也是唐朝人,也姓李,叫“李義府”,是唐朝中書侍部。他平常為人忠厚溫和;而且不論和誰說話,總是面帶著微笑,表現出十分誠懇的樣子。其實他心地刻薄、奸詐,常以陰險的計策來陷害好人。日子一久,大家也發現了他的假面具,就說他“笑裡藏刀”。

現代職場的逢迎討好上級與古代奸臣的“口蜜腹劍”有何不同?

對於“口蜜腹劍”和“笑裡藏刀”的人,孔子曾統稱為“巧言令色”之人,對其論斷是:“巧言令色,鮮仁矣”。即是說這類人很少有仁心。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類“口蜜腹劍”和“笑裡藏刀”的人可謂層出不窮,在每一次的歷史大事裡,朝代更替中,往往都可見這類人攪動風雲,左右歷史的影子;這類人發展到今天,已蛻變成只懂“逢迎討好領導,撈個一官半職,獲點小利”之類的人了,在歷史的大勢中,已經起不了什麼大風浪。

現代職場的逢迎討好上級與古代奸臣的“口蜜腹劍”有何不同?

但讓人所顧慮的,卻是對這類人的看法。如果這類人的存在,讓人覺得正常,甚至會得到讚揚,後果當然是堪憂的;因若仿效的人一多,則有仁心的人就少,如果有朝一日你周圍的人都腹裡裝著劍,笑裡藏著刀,那將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因此為安全計,應及早提高警惕,像古人一樣對這類人說“不”,並時時預防,避免成為這類人,而預防的治本方法,我以為應是推行孔子的“仁”,即“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五者”為“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通俗點說,就是要做一個這樣的人:恭謹、寬容、守信、機敏、利人。

現代職場的逢迎討好上級與古代奸臣的“口蜜腹劍”有何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