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聽簫,聽一份心境淡然

在眾多的民族樂曲之中,我對洞簫有獨特的情感,這不僅是月下聽簫的意境最令人低徊:漲潮《幽夢影》“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風聲,水際聽唉乃聲,方不虛此生耳”在月白風清,萬籟俱寂,只有簫聲在夜色中飄蕩,舒緩而柔婉的旋律,聞之使人忘憂。

月下聽簫,聽一份心境淡然

有的人覺得簫聲悲咽,但我卻最喜歡聽簫聲,也想學吹簫,但周圍也沒人會,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從網上下載洞簫的指法,剛開始的,好幾天都吹不響,就不斷的變換口型,噗噗的吹,沒有樂理知識,就學簡譜,剛開始學的是《綠野仙蹤》,能磕磕巴巴的吹下來,也去聽陳悅老師的樂曲。練習了很長時間之後,覺得自己走的是“野路子”,就買了一本學洞簫的書,系統的學習,學長音、腹震音、疊音等。一路走過來不覺已五六年的時間,現在也學會了很多曲子。

月下聽簫,聽一份心境淡然

我覺得聽簫是一種享受。在簫聲中,有太古之聲,如泣如訴,它可以獨抒性靈,記憶生命的悠悠。或避卻世俗的煩囂,早在秦穆公時,蕭史和弄玉,吹簫引來龍鳳,有人說簫可以通仙。洞簫由竹而成,竹,源水而生,水聲可以滔滔,可以嚶嚶,也可以鳴囀,簫依人人而成音,民間有“十簫九不服”之說,意思是吹簫人吹自己的洞簫可以吹出美妙的音樂,但不一定就能駕馭別人的洞簫,洞簫是有靈性的,簫聲可以安魂。可以舒心,也可以高山流水陽關三疊。竹子發之聲,為風之聲,風過了也就過去了,洞簫之聲是人之聲。

簫聲是孤獨的,更像吹給自己聽的,坐擁在自己的孤獨中,喜歡在月下吹簫,簫聲也會如一層層薄紗披在身上,似一滴滴露珠潤在心裡,這樣的月色簫聲帶給人的有享受,有孤獨,這孤獨是春旱春雨,滋潤乾裂的大地。

月下聽簫,聽一份心境淡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