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 太行山南麓盘谷寺

盘谷寺(曾称十方大盘谷寺),济源市重要的古建群之一,位于济源市城区北12公里的克井镇大社村北南太行山南麓盘谷口,距市区15公里。寺以谷名。

盘谷寺是河南北部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1951年冬,省政府拨款进行修葺。1989年整修了接官厅。

河南济源 太行山南麓盘谷寺

创建于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唐贞元年(公元801年),李愿归隐盘谷,因韩愈作序送之而负盛名。明洪武年间,古峰和尚主持寺院时重修,称“十方大盘谷寺”,香火极盛,闻名遐迩。法属寺院30余座,遍及豫、晋、皖三省。清雍正后历有修葺。清乾隆作《盘谷考证》,并亲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定盘谷为“名山胜迹”。

河南济源 太行山南麓盘谷寺

盘谷寺依山而建,由南向北拾阶而上。为典雅玲珑的四合院落,现存古建筑有接官厅、山门、大雄宝殿、钟鼓、东西廊房等,均系清代建筑。寺前有御碑亭,碑刻乾隆皇帝亲书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及其步韩愈韵的七言诗,书法如行云流水,洒脱而凝重。

河南济源 太行山南麓盘谷寺

寺内现存古迹有乾隆御碑亭、接宫厅、山门、秋叶池、大雄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老母殿,寺后砖塔一座,摩崖题记一处。 御碑亭碑首上四个大字“歌盘合契”,意思是将歌颂盘谷的两篇文章合镌在一个碑上。

河南济源 太行山南麓盘谷寺

御碑上刻有清乾隆皇帝亲书的两部分内容: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文章全文、按《送李愿归盘谷序》韵式而写的一首有800余字的行书体七言诗。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韩愈专为好友李愿归隐而写的一篇文章表叙友谊的著名文章。因二人同在朝中为官,后来李愿对朝中腐败现象看不惯,才弃官索隐,来到盘谷寺。李愿死后陵墓位于大社村北,墓碑尚存(在村公路边上),上镌“唐贤李愿之墓”。因为韩愈文章和乾隆御碑的影响,盘谷寺闻名遐迩,曾香火极盛。

河南济源 太行山南麓盘谷寺

西北有明初所建的四面五层密檐式舍利砖塔。东北500米高的茶壶龛上,摩崖石刻着乾隆亲书的《盘谷考证》及“名山胜迹”四个大字。寺后谷内之盘石,宜雕砚台,用其所雕之天坛砚(亦称盘砚),为我国名砚之一。

河南济源 太行山南麓盘谷寺

此外,反映盘谷寺所在山云风光的“盘谷晴烟”也被誉为是济源九景之一。寺后谷内的盘石是我国名砚之一“盘古砚(又称天坛砚)”的用料。传说盘古出世时踢破了的蛋壳,被埋在了太行山下,慢慢变成了细腻光滑的石头,用这种石头可以制成不渗水的砚台,由此成就了著名的“盘古砚”。

清乾隆皇帝还专门为此砚作了《盘谷考证》以正名。乾隆皇帝的《盘谷考证》就被刻在寺后千尺崖上,称摩崖石刻。此外,盘谷寺西北的山谷中还可有历代名士很多的题刻,比如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 盘谷寺后现存一座五层砖结构,高8米的舍利塔,为明代该寺住持一峰和尚修建。据说塔中埋有释迦佛舍利珠1颗。

河南济源 太行山南麓盘谷寺

传说盘谷寺曾是夏代少康的祭祀之所。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是中国著名创世神话之一。这类神话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按照故事的描述,现在世间的万物都是盘古身躯的各部分变成的。后人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的功绩,就在盘古出世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盘古寺。后来因为古音同谷,以讹传讹,结果传成了盘“谷”寺。

此外,还有几个有关盘谷寺的传说:

1、相传唐代开国皇帝李渊之子李元霸就出生在盘谷寺。

2、李自成的干娘因战负重伤,曾在盘古寺养伤,死后葬于寺东北的荒滩上。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后,还遣使到此祭典,并资款修缮盘谷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