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消息: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張德江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1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聽取了張德江委員長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習近平、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等出席會議。

权威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會議應出席代表2980人,出席2964人,缺席16人,出席人數符合法定人數。

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王晨主持會議。

與會代表經過表決,首先通過了由35名代表組成的總監票人、監票人名單。王少峰、楊豔為總監票人。

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的規定,表決憲法修正案草案,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贊成票通過。經過約40分鐘的發票、寫票、投票、計票,15時51分,工作人員宣讀計票結果:贊成2958票,反對2票,棄權3票。

王晨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通過。會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11日發佈公告,憲法修正案予以公佈施行。

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張德江向大會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他說,過去的五年,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權威和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全面開創人大工作新局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取得重大成就,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張德江從7個方面回顧了過去五年的主要工作。一是著力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二是著力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確保重大改革於法有據、順利實施。三是著力完善監督工作機制,加強對憲法法律實施和“一府兩院”工作的監督。四是著力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充分發揮代表作用。五是著力推動人大制度完善發展,夯實國家政權建設和黨長期執政基礎。六是著力加強人大對外交往,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七是著力推進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黨的建設,不斷提高依法履職能力和水平。

張德江指出,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取得的成績,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全國人大代表、常委會組成人員、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和全國人大機關工作人員紮實工作的結果,是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地方各級人大密切配合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的結果。

張德江從5個方面總結了五年工作的主要體會。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本質要求和最大優勢,必須堅定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二是黨的指導思想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必須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必須切實把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四是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充分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要作用。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張德江指出,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的第一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了2018年常委會工作要點和立法、監督工作計劃,對今後一年的工作作出初步安排。一是繼續加強立法工作。二是繼續加強監督工作。三是繼續加強代表工作。

張德江說,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新一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一定能夠不辱使命、不負重託,譜寫新時代人大工作新篇章。

大會執行主席劉家義、劉賜貴、張慶偉、胡和平、段春華、賀一誠在主席臺執行主席席就座。

人民日報社論

為民族復興提供有力憲法保障

权威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九鼎重器,百鍊乃成。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憲法修正案草案。這是時代大勢所趨、事業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對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作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憲法保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從中央政治局決定啟動憲法修改工作,到《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徵求意見;從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並通過,這次憲法修改,始終貫穿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則,是我們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的生動實踐,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生動體現。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在我們黨治國理政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這是我國法治實踐的一條基本規律。從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至今,我國憲法一直處在探索實踐和不斷完善過程中。1982年憲法公佈施行後,分別進行了5次修改。通過修改,我國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緊跟時代步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實踐證明,及時把黨和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上升為國家憲法規定,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願的有機統一,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成功經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憲法必須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寫入憲法總綱第一條,完善國家主席任期任職制度,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這次憲法修改,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任務,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載入國家根本法,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必將更好地發揮憲法的規範、引領、推動、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修改憲法是為了更好實施憲法,更好發揮憲法的國家根本法作用。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我們要以這次憲法修改為契機,把實施憲法擺在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位置,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工作,為保證憲法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把依法治國、依憲治國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翻開憲法序言,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清晰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國家根本法上留下輝煌篇章。踏上新徵程、奮進新時代,維護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的權威地位,更好發揮憲法治國安邦總章程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寬廣,我們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