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苗肝臟很脆弱,這三個時期一定要做好如下管理工作

肝臟是對蝦最大的免疫器官,承擔著巨大的解毒、排毒功能,養殖環境惡化,肝臟負擔加重。正常的肝臟呈現黃褐色,部分肝臟下有白色的薄膜,通過白膜與胃相連,肝臟受損後就會出現腫大、萎縮、糜爛,進而導致對蝦死亡。

在對蝦小苗期,肝臟發育分為幾個時期,同質期、轉肝期、包膜期。

同質期:

仔蝦到3-4公分為止,肝臟基本處於高速發育時期,但此時肝臟較為脆弱,肝臟顏色主要與其攝食餌料有關係。如吃黑蝦片是黑色、吃藻類或浮游動物為土黃色。

此時肝臟易出現代謝問題,細菌感染少,是保肝最佳時期,此時餌料添加以助消化和提高營養為主,使用免疫營養類的保肝藥物,同時可以飼料拌服“乳酸菌、誘食酵母”,誘食開胃,防止飼料汙染水質。

轉肝期:

蝦苗4-6公分,此時是肝臟發育最重要的一個時期,肝臟表面逐漸出現一層白膜,膜逐漸發育漸漸包圍整個肝臟後緣和底部,這是肝臟成熟的標誌。4-6公分的蝦苗易出現肝腫大、肝發紅、肝萎縮等問題,這是整個養殖防病過程中最重要的時期。

顯微鏡觀察病變肝臟,肝細胞排列不均勻,部分或大部分脂肪化、油滴樣變性。蝦大量開始攝食1號飼料前潑灑“菌毒雙克”,減輕肝臟負擔,選擇拌服保肝藥品、菌類製品、多肽類產品來預防肝臟輕微病變,以菌抑菌,減輕消化壓力。

包膜期:

也就是成熟期,一般在6公分以上,肝臟呈現黃褐色,部分肝臟下有白色的薄膜,通過白膜與胃相連。肝臟功能健全,則蝦吃料較快,由於養殖時間較長,容易發生細菌性肝病,可拌服免疫多糖、乳酸菌等來保肝護膽。

養殖過程中,一般肉眼觀察肝胰臟為灰褐色,有白邊。一般情況下,投餵飼料量越大,養殖時間越長,肝功能相對越弱,免疫力和消化能力隨之下降。所以要定期護肝。

如果未發現肝臟有發黃、發紅、腫大時以營養護肝為主,飼料中定期添加保肝產品,適當減料時可以潑灑“多維”,若肝臟發紅、發黃或腫大現象,說明肝胰腺組織發生病變,可用乳酸菌。免疫多糖、多種維生素拌料內服3-5天,同時潑灑殺菌產品,有偷死現象配合改底產品處理底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