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要給所有的孩子最好的關愛!

康有為說:

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

林肯說:

所有的人生來都是平等的。

但是卻有這麼一群天使,因為先天或者後天的原因,在生理和心理上與其他孩子不一樣。在中國,這些孩子大多數都在特殊學校學習,或者乾脆放棄了受教育這一基本權利。但在馬耳他,這些孩子被稱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他”說:要給所有的孩子最好的關愛!

馬耳他,一個歐洲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有海子理想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環境和7000年的歷史積澱。多元的文化,營造了一個博大開放的馬耳他。

對於教育,更是如此。

“他”說:要給所有的孩子最好的關愛!

馬耳他特殊教育資源中心隸屬於教育服務理事會的學生服務部,旨在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及其家庭、主流學校提供服務和支持。這些服務包括:

1.學校有巡迴教師為有視覺障礙的學生提供幫助;

2.為有特殊需求的學齡前兒童提供早教服務

3. 由於慢性病或受傷造成長期不能去學校的學生,提供巡迴家教幫助其學習;

5. 為有特殊需要者提供交流與輔助技術的質量評估(ACTU);

6. 提供自閉症關懷團隊

7. 專業的巡迴教師幫助有聽覺障礙的學生在主流學校學習;

8. 提供過渡時期

的學習;

9. 學習援助中心

“他”說:要給所有的孩子最好的關愛!

其下管理著四個資源中心(以前稱為特殊學校),這些中心是:

1

St Clare College,

San Miguel Primary Education Resource Centre

2008-2009學年就讀於San Miguel School的學生達到44人,年齡在4-22歲不等。學校主要為需要小學特殊教育的學生提供服務,由於重度殘疾或有學習障礙而無法進行正常學習活動的學生可以就讀於該校。此外,該學校還為主流學校的學生提供各種服務,主流學校的學生也可以享受到該學校提供的便利。

“他”說:要給所有的孩子最好的關愛!

2

San Gorg Preca College,

Guardian Angel Secondary Education Resource Centre

2008-2009學年就讀於San Miguel School的學生達到83人,年齡在9-22歲不等。 就讀於該校的多為有複雜交流需求或者有智力缺陷的學生,也有學生為多重殘疾。

3

St Benedict College, Helen Keller,

Secondary/Young Adult Education Resource Centre

Helen Keller School是為了迎合主流學校實施的包容性政策而建立的學校。該校多為有重度殘疾或多重學習障礙以及多重感知缺陷的學生。2008-2009學年該校學生達到20人。

“他”說:要給所有的孩子最好的關愛!

4

Maria Regina College, Dun Manwel Attard,

Young Adult Education Resource Centre

Dun Manwel Attard School的學生在2008-2009學年達到51人,就讀於該校的多為有複雜交流需求或者有智力缺陷的學生。

5

Gozo College Sannat Unit

Gozo College Sannat Unit根據小學生的不同能力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注重多元化,著重培養學生的同情心、自律能力、高期望值和成就的標準,除了對學生,他們對教職工、學生父母以及社區都有同樣的要求。

“他”說:要給所有的孩子最好的關愛!

特殊需求及全納教育


馬耳他是歐盟成員國中,殘疾人學生或者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佔主流學校學生比例最高的國家。數據機構2012年的數據顯示,2011-2012學年在46947名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學生中,2572名學生取得了SEN認證(歐盟特殊教育需求發展機構,2012),合格率為5.5%,高於歐盟平均水平4.2%。

有2507名學生被安置在主流學校,主流學校安置率為5.4%。

54名學生被安置在特殊學校,11名學生被安置在特殊單位。

隔離安置率僅約為0.1%,是歐盟隔離安置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公立特殊教育服務始於19世紀50年代,並持續發展至19世紀80年代。最早的殘疾兒童併入主流學校一體化進程,是受1978年英國沃諾克報告的影響。在2000年又引進了關於評估兒童在教育體系所遇困難的英式特殊教育評估。評估過程包括一套正式的多學科考核,同時評估小組也會根據特殊條款的要求提出建議。

“他”說:要給所有的孩子最好的關愛!

截至2005年,一些特殊學生成功進入初中或者高中教育,現在也有很多學生就讀於初中,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成功進入了大學。2009年,學生服務部提出特殊學校改革,隨後,四個特殊學校正式更名為資源中心:一所小學,兩所中學,還有一所面向青少年,旨在為主流學校提供服務支持,並對少量有複雜特殊需求的學生提供全日制教育。

馬耳他教育部從1989年開始實行全納教育,已取得眾多顯著成就。在特殊學校上學的學生越來越少,在這些學校就讀學生的年齡在4-22歲之間。值得一提的是,特殊學校小學入學的學生數量驟減,因為大部分學生都參加主流學校的學習。

這種範式轉換的成果可在以下方面得以體現:

1. 父母擁有選擇孩子就讀學校的權利。

2. 相比於特殊學校,有個體教育需求的學生更偏向去主流學校。

“他”說:要給所有的孩子最好的關愛!

2007年教育法案寫到:“當人在身體,感覺,智力或是心理上有缺陷時,他們一定有著特殊的需求”。

總的來說,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有著以下7類的缺陷:


智力殘疾

特殊學習障礙

情感與行為障礙

交流障礙

感知障礙

身體殘疾

多種殘疾

參加主流學校的有特殊需求的學生需要特殊學校提供的服務,其中包括水療室的使用,多感官教室,專業的軟件和設備。

在以上的四個特殊學校裡,擁有的資源和服務包括:

水療室

水療浴

多感官教室

專業的軟件和硬件

通信助手

體育館

信息交流技術

殘疾學生需要的座椅系統

護理服務

物理療法設備

語言診所

感覺統合幫助

浴椅

教室連接洗手間設備

傳輸設備以及舉升後廂板車

在以上四所特殊學校的員工均接受了相關的特殊訓練。大多數幼兒園助理和提供學習支持的助理都完成了由學生服務部分組織的十週課程,課程是幫助有單獨教育需求的學生。其他人有加強全納教育的文憑。

教職員工均為有資質的老師,有些甚至有額外的要求。特殊學校還有其他人員在學校有工作任務,包括護士,護理人員,其他還包括文員,清潔員,雜物工,保安,園丁和司機。

不光是特殊兒童,為了促進移居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一體化,馬耳他已經任命一位第三國公民協調員前往指定學校。大量教師正在接受歐盟聯合資助項目的語言培訓,其他歐盟聯合資助項目也在研發在線測評工具、閱讀及拼寫軟件及其他材料來支持移民孩子及其父母的語言學習。

“他”說:完善的教育機制,是滿足孩子學習與生活的最大需求。“他”說:要給所有的孩子最好的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