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位拿着11元日薪的守墓人,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守墓人强巴曲桑和我们一同出了小寺松赞拉康的大门。一个简陋的土坯房就在松赞干布陵的侧上方,带有油菜味的冷风透过窗洞飘来。撰文/杜冬 摄影/金末

我出来时,69岁,干瘦的强巴曲桑和另一位老人一前一后坐在松赞干布陵的土坡上,同样环抱着膝盖。

他们前方,是一条逶迤在一号墓和二号墓的公路,从琼结通向盛产藏獒的措美草原,再向前,数个规模极庞大的吐蕃陵墓渐次抬升,直至木惹山的半腰,最高的六号陵墓夯土表面,木桩留下的众多整齐洞口清晰可见。

“这些都是谁的陵墓?”我问强巴曲桑,这位拿着11元日薪的白日村老人缓缓举起手指,“松赞干布,芒松芒赞,赤都松赞,赤祖德赞,囊日松赞;左边是赤松德赞,牟尼赞普,朗达玛,右边为穆迪赞普。”

这一说法和文物局以及学者们的考证都大不相同,特别是松赞干布的父亲,死于宫廷暗杀的囊日松赞成为了最宏伟的六号陵的主人,颇令人难以置信。然而能一口气报出如此众多的赞普名号,已属异数。强巴曲桑证明了他自己为真正的守墓人。

每天早晨,强巴曲桑要围绕着陵区小走一圈,观察墓地上是否有裂缝,是否有塌方的痕迹。

其实这事隐约带有预言之意味——当地人传说世界末日时,松赞干布的墓门封土将会倒塌,墓门敞开时,整个世界的珍宝将会展现。

强巴曲桑的职责还包括为松赞干布墓顶的钟赞拉康里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噶尔东赞乃至强巴佛、吉祥天母等神人塑像前供奉净水,点酥油灯。除了巡视和买菜外,这位老人很少走下垂直高度十余米的台阶,从松赞干布墓顶来到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