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擔過重是因為無效做法太多


負擔過重是因為無效做法太多

最近,關於減負的話題充滿了媒體。原因是教育部長髮話了:必須下大氣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然而也有人寫文章說,減負害苦了窮人的孩子。到底怎麼看待減負呢?我以為,說負擔過重要減也好,說減負對什麼什麼不好也罷,關鍵的問題是要正確理解負擔,重或不重才能做出恰當的判斷。

是學習,就要有負擔。關鍵是怎麼理解負擔,怎麼看待負擔。上課消耗精力,專心聽講,付出身心,是負擔;課後做作業,要思考,要寫字,還得付出身心,肯定是負擔;課外預習、複習、閱讀、考察,還要付出身心,也是負擔。不過,這些負擔其實都是學習這種活動必須付出的基本身心,沒有這種付出你就不可能學到什麼。如果連這些都看作是負擔,那麼你就不要學習了。

你會說,這些都是正常的學習付出,不算負擔。你說的是負擔過重,比如學校裡學了,回家還要寫作業,甚至熬到深夜;比如周內學了,週末還要進各種培訓班補習班,“5+2”“白加黑”,整天都是上課學習;比如體育課被佔了,音樂課被佔了,美術課被佔了,考試的課整天上,不考試的課被隨意處置;比如說試題永遠也做不完,課本上有,教輔資料還要加,過去是一道一道佈置,現在是一套一套刷,除了教輔還要專門購買活頁檢測卷,老師佈置的已經很多了,家長還要買;比如說除了上課,整天就是作業、訓練、考試,數量大,做不完,身體累,眼睛壞,素質下降……怎麼能說負擔不重呢?說過重都是說輕了呢?

照這樣說,學生課業負擔確實不輕。長期這樣下去,不僅是個別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傷害,甚至會影響到整個民族的未來。難怪教育部發文要專項整治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呢。然而,還有人在網絡上公開撰文說,減負讓普通人家的孩子喪失了升學發展機會。這種言論令人費解。我們不禁要問:減負是減掉過重的課業負擔,怎麼就變成了普通大眾的危害了呢?這裡,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及現狀。

正常的教學過程是遵循教育規律的,該做什麼、怎麼做、做多少等等都是有原則作指導的,按教育規律辦事應該不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根本上說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都違背了教育規律,陷入了急於求成的陷阱。具體說來有四種表現。

負擔過重是因為無效做法太多

一、學校教育簡單粗暴

教育是個細緻的工作,簡單粗暴只能適得其反。什麼是簡單粗暴呢?比如備課要細緻,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精心設計,一絲不苟;比如上課要細心,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盯緊學生,因材施教;比如作業,要遵循個性差異原則,精批細改,務使學會。簡單粗暴處理就是大量佈置作業練習,甚至套題訓練,表面上看很重視練習,實際上是以套題訓練代替了學習檢測,以大量重複性訓練勞作代替了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的特殊作用,把心智活動變成了體力勞動。從而導致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不足,而體力勞動過繁。專家研究說,沒有思維活動的學習就是無效學習。可見,學校教育中老師的做法如果沒有想方設法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參與或者發生,那麼其做法忽略了學習過程的複雜性,而認為只有套題訓練對學習有用,一廂情願地以作業數量、套題訓練代替學習活動,從而壓制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思維活動,這無異於簡單粗暴。

寶雞高新第一中學第一屆學生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啟動辦學招收的,時間緊,來不及廣泛宣傳,跟著招生季節的社會焦點快完成了招生。就這一屆學生,我們在七八年級週末沒有補課,周內又實行課程改革,分層走班教學,選課走班,校本課程,社會實踐,課後作業數量比周圍學生減少了不啻60%,為的是讓學生在七八年級有足夠的時間看書,有足夠精力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在許多人看來,就是胡鬧。有家長還固執地認為,沒有大量練習怎麼能提高學習成績呢?事實上,寶雞高新第一中學第一屆學生,初三畢業時參加中考,幾乎每個學生都超越了自我,進入寶雞市前360名考上名校、考上重點中學和普通高中的人數分別出人意料的多,學校預計的目標全部超額實現。這事實充分說明,學校教育遵循教學規律,紮實細緻,用心做讓學生思維活動發生的教育,做讓讀書活動真正發生的教育,麻煩的是學校和老師,管用的是學生。

減負完全可以實現,用心做教育,用愛做教育,減掉的只能是無效甚至有害做法,不會有任何負面影響。

負擔過重是因為無效做法太多

二、家庭教育盲目跟風

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生態中實際上是處於弱勢被動地位的,雖然家庭是教育的選擇者而不是被選者。原因是一個一個的家庭左右不了社會風氣。

我們目前的教育風氣其實是被商業左右了的,學校做什麼是國家定的,怎麼做其實是有教輔資料商和培訓機構商來決定的。比如資料和訓練,通常來說一門課一本國家課本,一本課外輔導資料就足夠了。實際上受教輔資料商顯然是誇大其詞的廣告宣傳誘導學校和家長往往心有不甘,“一冊在手高分不愁”、“某專家操刀命題押軸卷”等等迫使學生手頭往往存有數套教輔資料。比如補課和培訓,同樣應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學生需要而學校教育無法滿足的素質拓展、才藝學習、科學探索等,學生如果有興趣就可以到課外培訓機構去參加學習。然而現實情況是,學校執行國家課程政策減少了作業數量,減少了學生課業負擔,課外補習班和各種培訓機構卻大量增加學習任務和作業數量,使用很多資質不夠的人員違背教育規律地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家長出於望子成龍心切,焦躁不安,眼花繚亂,不知所措時就會盲目跟風,以為題做得越多就能提高快速學習成績,以為神題神冊就能代替老師教學,從而推動了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現象並進入了不斷惡性循環的旋渦。

殊不知,家長盲目跟風完全掉入了商業推銷的社會陷阱裡,大家苦不堪言,又助推其進一步惡化,既是受害者又不斷強化這種態勢,難以自拔。家長應該學習一些教育教學常識,或者找有關良心專家諮詢瞭解,學會判斷有害教育教學做法,努力避免跟風,防止推波助瀾,加重教育危害。

負擔過重是因為無效做法太多

三、社會教育唯利是圖

我經常想,學校教育按說應該是全社會都來支持的公益事業。可是,目前學校教育特別是學生這個群體已然成了商家爭相逐利的對象,成了刀俎上的魚肉,各方面競相從他們身上敲骨吸髓,博取利益。

教輔資料商不惜一切推銷自己的教輔資料,誇大其詞,毫無底線;培訓機構商同樣不惜一切推銷自己的師資隊伍多麼神奇,商業性誇張,也毫無底線。這些導致了家長花錢購買超出學生學習力量的教輔資料,然後逼迫學生去做,學校雖然也控制,但抵不住明裡暗裡被忽悠購買,讓學生手頭教輔資料過多,陷入勞累體罰之中;也導致了學生在學校教育之餘無休止的補課培訓,家長寧可相信商家也不相信學校,往往是花錢買運氣或者花錢推卸責任,什麼“一對一”,什麼“保過”“保升”,無所不用其極。教育變成了撞運氣的對賭,學生成了待宰的羔羊。商業的本性是逐利,儘管商家持守商德,做到了公平交易,但客觀上推銷行為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現象。

說實話,教育需要溫文爾雅,和風細雨,溫水慢煮,循序漸進。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商業行為違背教育規律,只能適得其反。然而,全社會卻被綁架著,裹挾著,大家深受其害,又推波助瀾。致使教育越來越遠離教育規律本身,成了目前這種狀況。傾覆之下豈有完卵。大家都很痛苦,又無可奈何。

社會教育要講良心,但我們要自覺承擔民族教育責任。辦教育可以掙錢,但是那種讓我們的下一代身心流血讓家長流淚的錢卻是教育良知者的底錢,必須牢牢守住。

負擔過重是因為無效做法太多

四、教育管理不知所措。

市場和行業,條和塊,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匹配的。即使匹配,也有個中央和地方的分割。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嚴重烙印是中央政策到了地方就會被“因地制宜”“相機行事”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了。

教育正是這樣。教輔資料商、培訓機構商有的通過了教育管理部門,有的就沒有通過教育管理部門,教育、工商、稅務等部門各行其是,誰也管不了市場。非盈利機構收費管理混亂,成本核算標準不清,盈利不盈利無法監管;盈利機構只要納稅,就完全是周瑜打黃蓋一家願打一家願挨。作為學校教育的主管部門,面對教育培訓市場、教輔資料市場也經常陷於無可奈何狀態。

於是就形成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狀。培訓機構像餓狼似的撲向學校和學生以及家長,利用各種營銷手段爭搶生源,幾乎是家長想什麼機構就會滿足什麼,投其所好,按需設計,可憐的只有孩子。學校本來就簡單粗暴,題海戰術,學生勞累緊張,無暇休息;回家之後再陷補課培訓漩渦,豈止是增加課業負擔。教輔資料也一樣,商家推銷用盡心機,學校、家長招架不住,受苦受累的只有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