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意義的MG42機槍

知道二戰史的軍迷,一定對MG42非常熟悉,它是1942年德國研製的一款準備用來取代MG34的通用機槍,但這兩款都使用7.92毫米子彈的通用機槍,卻同時沿用到了二戰結束。

由於凡爾塞條約,對戰敗國的條件非常苛扣,不要說是大型水面艦艇、主戰坦克等重型武器,就連重機槍都不能生產,但精明的德國人就繞過了條約的條條框框,搞出了傳統眼光裡完全不是重機槍的通用機槍。

劃時代意義的MG42機槍

MG34機槍,該槍為毛瑟兵工1934年設計定型,發射毛瑟7.92×57毫米步槍子彈,既可裝75發彈鼓,又能用100發的彈鏈供彈,所以該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註定在兵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因為MG34機槍裝上2只腳,就是一把輕機槍;裝上3只腳,就是一挺重機槍;裝在車輛上(可兩挺聯裝,當高射機槍),就是一門車載機槍了。

劃時代意義的MG42機槍

儘管MG34也是一挺不錯的機槍,射擊性能很好,但卻存在著結構複雜,造價高昂的卻陷,所以毛瑟公司根據陸軍的要求,在MG34的基礎上,重新開發設計出了MG42。

劃時代意義的MG42機槍

由於MG34大都採用鍛造手段,所以生產工藝很複雜,生產量也難以滿足德國軍隊使用,德國一位金屬衝壓專家,採用金屬衝壓工藝製造出了MG42,不僅節省材料和工時,也使得該槍更加緊湊,它的研究成功是槍械生產的一大突破,MG42生產了42萬餘艇,既是德國陸軍絕對的火力支撐,又成了盟軍士兵的普遍惡夢。

劃時代意義的MG42機槍

突尼斯會戰,MG42通用機槍名聲大振,打得美國大兵成片倒下,“希特勒的電鋸”綽號由此在美軍中叫響,每分鐘1500發,可見這款通用機槍射速之高,與伐木工人手中的電鋸聲類似了。

劃時代意義的MG42機槍

MG42源自MG34,也即在MG34的基礎上,進行工藝革新後,大量採用衝壓部件生產出來的,簡而言之,MG42是MG34簡化工藝後的射速提升版,性能得到極大的提高,但卻不能使用75發彈鼓,只能使用彈鏈供彈,有別於MG34的既能彈鼓供彈,又能彈鏈供彈。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4月16日於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