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怎麼讓5%成了靶子?

前幾天,在小米6X發佈會上,雷軍當眾向所有用戶承諾,小米硬件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雷軍還特意發了封內部信,解釋了這個承諾,小米董事會在發佈會之前兩天專門通過了一項決議:

從現在起,小米正式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雷軍怎麼讓5%成了靶子?

雷軍在小米6X發佈會上

沒想到,這個5%的紅線,讓雷軍瞬間站在了輿論火力的交叉點上。除了一些無原則的讚歌,我發現有不少是質疑這個5%的,比如有人說,在手機行業,甚至在整個製造業,淨利潤率5%是個很高的標準,用華為榮耀總裁趙明的話說就是,能達到這個水平的公司“鳳毛麟角”。還有人直呼5%是“暴利”,好吧,人們對“暴利”的定義是不同的,雖然我不相信這世上還有5%這樣的“暴利”。更有人甚至開始探究超額利潤返還用戶的方式——我喜歡這種認真鑽牛角尖的態度。

中國手機廠商硬件淨利潤率能達到5%的,可能“鳳毛麟角”都說多了,算來算去或許只有一個你看不上眼的8848。通過精準的土豪定位,王石代言以及廣告轟炸,把高通的驍龍820賣到1.6萬元,除了8848,還有第二個嗎?2016年,8848手機賣掉了12萬臺,銷售額7億元,淨利潤7000萬元,淨利潤率10%。

全球市場份額排在前面的廠商,除Apple和三星之外,幾乎找不到淨利潤率能達到5%的廠商,包括大家普遍認為手機售價比較高,利潤空間比較大的華為、OPPO和vivo。任正非曾經批評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門不關注利潤,手機賣得多,錢卻被渠道賺走了。

早在2014年,任正非就對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門說:“你們說要做世界第二,我很高興。為什麼呢?蘋果年利潤500億美金,三星年利潤400億美金,你們每年若是能交給我300億美金利潤,我就承認你們是世界第三。你們又說電商要賣2000萬部手機,純利潤是1億美金,一個手機賺30元,這算什麼高科技、高水平?”

去年初,在對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門講話時,任正非再次強調:“我只有一個思維——利潤。”他還說:“你們說要超越蘋果公司,我同意,但我指的是在利潤和服務水平上超越蘋果,而不是銷售臺數。”

即使如此,龐大的市場和渠道費用,仍然嚴重吞噬了華為手機的利潤。對大多數手機廠商來說,別說5%的淨利了,能做到不虧損都已經算是燒高香了。這個事實很多人都知道,雷軍和小米董事會能不知道?知道還要故意這樣說,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靶子,圖什麼?

所以,這個5%的意義在於,它是在用一個具體的數字,表達一種堅固的態度:你需要考慮的永遠都是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提高對市場判斷和預測的準確率,而不是如何提高利潤率。別人達不到5%的淨利率,那是別人的事,小米不追求提高淨利率,只是,不能虧錢。

這讓我想到了另一個貼近成本定價的公司,也是雷軍極為推崇的美國零售企業Costco(好市多)。Costco內部有一條鐵律,任何一件在售商品的毛利率不得超過14%。這讓Costco的整體平均毛利率保持在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7%,也讓Costco成為一家不靠賣東西賺錢的零售商,它靠會員費賺錢。不賺錢的商品,恰恰是賺錢的會員費的基礎,商品越吸引人,越容易獲得會員費。

同樣,小米為什麼就不可以是一家不靠硬件賺錢的硬件製造商呢?它可以靠互聯網服務賺錢。不賺錢的硬件,恰恰是賺錢的互聯網服務的基礎,硬件用戶越多,互聯網服務的獲利空間越大。

用雷軍的這一套思維,去說服利潤思維的任正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用好的產品去賺取利潤,用賺來的利潤去養活團隊,繼續開發、生產好的產品,這是任正非的思維邏輯,是再正統不過的商業閉環,也是足以讓人心生敬意的無數成功生意所遵循的模式。

可是雷軍看到的是,技術平民化、民主化的浪潮,將重塑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整個商業,優質低價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趨勢。

5%紅線的亮出,是一個承諾,即使多數人覺得,這個承諾根本沒有難度,而且也無從監督。有沒有難度、有沒有監督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還是對自己的一個提醒:不要追求硬件利潤,堅定地按小米自己的模式走。就算每個人都認為,你可以把價格定得更高一點,你也不為所動,固執己見。

所以,讓5%成為一個靶子,其實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