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奇遇專欄:大豆看電影

(逢每週週末、週日刊出)

第 8 期

時 間 值 得 浪 費 , 以 那 黑 暗 中 的 光 的 名 義


與 大 豆 一 起 看 電 影

一 起 浪 費

2hr 15min

《廊橋遺夢》 英語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22年後重提《廊橋遺夢》

文 | 小豆

| 小豆按:|

《廊橋遺夢》的作者,Robert James Waller,今年3月10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去世。

自從《廊橋遺夢》1992年出版發行以來,25年已經過去。

《廊橋遺夢》小說原作者羅伯特·傑姆斯·沃勒(Robert James Waller)

而那部著名的同名電影,上映於1995年6月2號,算起來也過了幾乎整整22年。

22年後重提《廊橋遺夢》,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對這部作品的看法,有什麼改變?

電影上映22年後,作者已經去世,Robert James Waller一舉成名,版稅收入讓他成了百萬富翁。在《廊橋遺夢》之後,他跟結婚36年的太太離了婚,搬離了《廊橋遺夢》裡廊橋所在地、也是他生活戰鬥了一輩子的愛荷華,去了德克薩斯。最後在那兒去世。

(消息不多。什麼結論都得不出。)

女主角Meryl Streep,22年中不斷得到奧斯卡提名,到現在位置加起來有20個了。奧斯卡和金球獎的終身成就獎都拿到了。

連《穿PRADA的偶像派》Meryl Streep也能演了。

最近她在金球獎上發表了著名的反川普演講,還被川普贊:「史上最被高估的女演員」。(人生曲線彪悍了。)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男主角和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沒什麼好說的,成功成功再成功,奧斯卡一個一個又一個,跟好多女友和妻子生了好多孩子,當了卡梅爾市市長了都。向州長總統前進進。

(好萊塢本來就是男人的。)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關於我自己:22年前,我剛大學畢業。當然還沒結婚。

現在倆娃了。

我的有些同學,已經有去世的,更不用說離婚的了。

現在再當著人提《廊橋遺夢》這可太危險了,別人嘴上不說,心裡可能把你笑話個底兒掉:中年危機了?你看片子哭得要命吧?你遇到你的羅伯特了?你這是感同身受吧?

Blah blah blah.

你可能連解釋「然而我並沒有」的機會都沒有。

這就跟你說你喜歡《愛樂之城》或者《五十度灰/黑》有點兒類似。

你的誠實,有時候要冒著別人認為你缺乏個性、缺乏眼光,或者你就是個代入狂腦殘的危險。

可是我得誠實,我覺得這三個片子真都不錯。

這也是今天重提《廊橋遺夢》的意義。

跟《五十度灰》一樣,影片的原著小說在文學上的評價不高,影評之神、得了普利策的影評人Roger Ebert也說了:「Its prose is not distinguished, but its story is compelling……」行文不算傑出,可故事引人入勝。

可是,這是不是就意味著這些小說得到了不該有的那麼多關注呢?

我倒覺得,這些小說,都做到了各自領域的最好。

包括《愛樂之城》。你說它甜,你說它沒有直麵人生的疾苦,那只是它沒有選擇那條路。

甜品中也有極品。

題材都是平等的。就像我們身體裡,沒有哪個器官更高貴,哪個器官更卑賤。

不是每本小說都得是《1984》。

很多作者寫情色,可寫到《五十度灰》這麼好的真不多。

人家作者的詞彙量也是很大的。

寫婚外戀,那也很難。我有個偏見:最難的就是寫倆人相愛,愛情的感覺最難描摹。因為常見又罕見,人人都能說那麼一嘴,讓說得好變得很難。

再回到這部婚外戀電影,同名小說用35種語言賣了1200萬冊的《廊橋遺夢》,我(們)在這上映後的22年間,在這部電影裡又重新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世界的變化;

我看到了我自己在世界的變化;

我看到了自己的變化;

最後,我看到尊重了。

有些問題太大,有些問題根本就解決不了,比如生死,比如婚姻。就學會尊重了。

不再嘲笑任何一個在婚姻中遇到困難的人,不再輕易地相信自己比別人更有道德了。

這些年來,我看到太多愚蠢到以為自己隨時可以審判奧斯卡·王爾德的道德家。

在很多時候,當人們對一個問題的解決缺乏足夠的智力、經歷和品格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傾向於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擁有道德的優勢。比如愛國。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廊橋遺夢》已經被很多人笑話過了,大俗片一個!說的是婚外戀!

可是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這個大俗片,還真沒有人說得比這個更好:

Clint Eastwood's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is not about love and not about sex, but about an idea. The film opens with the information that two people once met and fell in love, but decided not to spend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together. The implication is: If they had acted on their desire, they would not have deserved such a love. (Roger Ebert)

當然又有人會說:這人明明出軌又把自己整得這麼有道德,這人就是個「出軌型聖母婊」。

這麼說也可以。因為既然用了「婊」這個字,就再沒有討論的意義。因為「婊」這個字對誠實的體力勞動者不尊重。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上面一段文字裡很好地說明了《廊橋遺夢》在我們生命裡的意義所在,就是………..我也不知道是什麼。

(是「有所不為」?一個是太虛,再就是,把真理說成這樣那也太簡單了,什麼時候不為什麼?我哪敢說我究竟學到了什麼?)

在這22年的時光中,愛情,仍然是永遠的迷思;婚姻,永遠是被控訴、被嘲諷、被質疑、被憐憫的對象,《廊橋遺夢》裡母親的遺憾仍然可悲可嘆又有人覺得可笑:「孩子們,請把我埋在麥迪遜廊橋旁。我把我一生的時間都給了這個家,我死去以後,希望能和我愛的人在一起。」

有價值嗎?

沒有價值嗎?

家庭是pleasure嗎?

家庭是responsibility嗎?

22年間,人們一直沒有停止徒勞的思考,悲劇和喜劇,也一直沒有停止發生。

同場加映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文 | 大豆

1

說起來,《廊橋遺夢》也是一部關於「錯誤」的電影。

不過,對於道德感較強的觀眾而言,它又是一部不認錯的電影。

女主人公弗朗西絲卡不僅不為當年的「出軌」感到愧疚,反而用了一生來為這個「錯」辯解,直到去世,都將這個「錯誤」當作是最美好最珍貴的回憶。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你不明白,沒人明白,

當女人作出抉擇,去結婚和有孩子,

在某方面,她的生命開始了,在另方面,卻停止了。

她建立了現實的人生,而把她個人的需求放到一旁,好讓她的孩子能長大成人。

當他們離去時,亦把現實的一生帶走。

此時,她不能再過回自己的生活,也不記得,是什麼令她活著。

因許久沒人問過她,她也沒有問過自己,

因為她從沒想過,她沒想到會遇上這樣美妙的愛情。

我希望永遠保留這份愛,我希望終生都能這樣的愛你。

這一份自我辯護詞美則美矣,但細想起來卻是經不住推敲的。

最大的問題是,這份美妙的愛情倘若真的是真的,為什麼需要通過拒絕來保留?為什麼為了永遠保留這份愛,卻要讓它戛然而止。

也許,她並沒有說出來自己的恐懼,人到中年,太知道什麼是易碎,什麼是安全。

2

重看時發現一個頗有意思的小細節。

夜晚,被愛慾衝擊的弗朗西絲卡一個人獨處門廊,在風中,她索性敞開了睡衣,任風鼓吹自己的裸體。

正陶醉間,突然被蚊蟲叮了。她氣惱地拍了兩下。

這個細節從這部款款深情的電影裡跳出來,像是敘述者突然對觀眾使了一個嘲諷的眼色。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這部電影緊接著繼續正常前進,女主人公在鏡前駐足欣賞自己美好的肉體。

可是在激情到達高潮之前的這個不和諧細節,似乎已經能夠預示女主人公不會像包法利夫人那樣走得更遠,她將能夠恰當好處地停下來。

情慾的襲擾與蚊子是相伴的。這是她下意識已經感知到的真相。

3

小豆說,「22年間,人們一直沒有停止徒勞的思考,悲劇和喜劇,也一直沒有停止發生。」

我一直覺得女主人公的不滿足在22年後仍然沒有變過,儘管22年後的今天,浪漫邂逅搖一搖即可獲取,愛情的得到也如開水籠頭般容易。

如果算書裡記述的故事發生時間,1960年代,應該是50多年了。而其實兩千年來不也都一樣嗎?

想起耶穌問一位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的故事來,那位婦人有過五個丈夫,在當時可以算是「淫婦」了。耶穌竟然沒有責備她,只是勸她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

看來,飢渴的問題古今亦然。太陽底下人類的掙扎只不過是在重複。忽然想:假如耶穌看《廊橋遺夢》,祂會怎麼看呢?

4

我太贊同她說的「尊重」,固然我們都很容易就看得出一個人的虛妄和自欺,但當我們學會了「尊重」,欲言又止就成了習慣動作。

「不再嘲笑任何一個在婚姻中遇到困難的人,不再輕易地相信自己比別人更有道德了。」

20多年前初看《廊橋遺夢》時,我不是很有感覺。甚至覺得女主人公的少女情態有些好笑。

那陣子太喜歡米蘭·昆德拉,太迷戀用「媚俗」這個詞去定義所有的人。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梅姨演活了一位人到中年的家庭主婦突然遇到激情時的小女兒情態。

而22年後,已經不怎麼喜歡聰明的米蘭·昆德拉的我重新打開這部電影,發現自己不僅不再輕易地相信自己比別人更有道德,也不大相信自己比別人更有智慧。

5

我們通常是自以為聰明罷了。

孩子玩火固然讓人提心吊膽,玩火的中年人才叫真危險。

儘管你似乎可以嘲笑《廊橋遺夢》的女主矯情,可是她最終剎車的智慧卻真的超乎尋常。否則福樓拜就不會悲鳴「我們都是包法利夫人」了。

要喝怎樣的水才能不渴呢?我們怎樣才不至於跌落到「包法利夫人」的境地呢?打翻別人的水罐顯然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6

不過這回重看時,看到丈夫臨終的表白,又想到,除了尊重,除了不認為自己更有道德,更有智慧,也許我們還需要有愧疚。

假如耶穌看了這部婚外情電影 會怎麼說?

畢竟兩個個體生活在一起,彼此磨合,磨合實際上就是犧牲。

愧疚固然是一種無用的存在,然而,我現在越來越無法理解沒有愧疚的愛。

可惜的是,現在我們似乎來到了一個特別理直氣壯的時代。我們不光是自以為聰明,也常常自以為佔盡道理。

只有道理沒有愛,道理真的有道理嗎?

7

22年後,我是這樣看《廊橋遺夢》的。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