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哥诗词夺冠,抹灰哥书法爆红,除了梦想,还有……

外卖哥诗词夺冠,抹灰哥书法爆红,除了梦想,还有……

01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正如:

上个月初,一位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力战群雄,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拔得头筹。

上个月末,另一位温州抹灰哥小石凭借一条在工地上练毛笔字的视频,迅速在网络上蹿红。

这两位草根,他们一边在异常辛苦地讨生活,一边还能追求令人艳羡的雅致情趣,值得令人钦佩,大多数人都在为他们坚持梦想而喝彩。

但是,我在想,这里面除了梦想,还会有些什么呢?

这两个故事中,有一个共同点是:不管是外卖哥的诗词,还是抹灰哥的书法,这都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而且是长期坚持的。

这几日读知乎大神采铜的《精进》,正好发现了其中这样的一个告诫: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这样一句看似很简单的话,但其中包含一种对待时间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两位小哥可能不懂其中内涵,所做之事却深谙此道,这就是除了梦想以外的东西。甚至可以说,这是比梦想更为重要的东西,因而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讨论。

外卖哥诗词夺冠,抹灰哥书法爆红,除了梦想,还有……

温州抹灰哥小石在工地上练字

02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觉得时间永远都不够用,于是各种“时间管理”迅速火爆起来,他们在教我们如何把时间运用的更加有效率。但是这里面却有一个悖论:

我们原本就是因为快而痛苦,可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

学到最后的结果是,时间管理虽然教会了我们一些技巧,但是我们依旧没有改变对时间的焦虑感。

这是为什么?因为学习时间管理的目的没有改变。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出来,要懂得把时间进行区分,把握住时间的快慢节奏。

这里面的要诀是: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其中生活和工作中又包含着,有些事情要尽可能的快,比如查收邮件、做家务等常规的事务性工作;有些事要慢,比如欣赏艺术,重大决策思考等。

同时,还要学会

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

我们对时间感到焦虑,并非是时间真的变少了,相反休闲的时间在变得多,而是没用学会深度使用时间,总是感觉在浪费时间。

比如说,非工作时间,你可以看电视或闲聊消磨时光,但是这种“被动式休闲”并不能让你完全满足,你总是会有一种无聊之感。

相反,你也可以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进入心流的状态,就像雷海为对诗词的热爱,他浸入其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到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把业余爱好应用于闲暇中,你会体验到一种高质量的满足感,自然就不会对时间感到焦虑。

问题又来了,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业余爱好呢?以及如何长期坚持?

03

有人说他把打游戏当做业余爱好,也有人说他的业余爱好是搓麻将,这样的业余爱好行不行呢?这里我们提供一种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的方法。

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

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称之为“收益值”;

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如果把这个两个角度相互组合的话,可以组成四类事件:

  •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学会一种技能;找到对另一半。

  •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周末睡一天懒觉;吃一顿大餐。

  • (3)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读一本好书;背诵几首诗词。

  •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和别人争吵;频繁刷朋友圈。

这四类基本上就是对我们所做的大多数事情的总结,但你认真想想,你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哪一类?反正我是经常做一些“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和“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难道我不知道自己更应该多做点长半衰期事件吗?不是的,是我经常会陷入“两个无能”之中:

一是选择无能,我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二是执行无能,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

这些状况,都可能用一条简单的行动规则来改善——

采铜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这个法则暗含两层含义:

  1. 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 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选择一项好的业余爱好就是根据“采铜法则”而来,比如说探索世界、提升审美品位、构建新的思维方式等。

04

选择一项长半衰期事件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之后,如何长期的坚持呢?

不同的爱好有不同的做法,也有不同的坚持方式,这里提供一种理念上的做法:利用“近期未来—远期未来”的框架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把未来分成:“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近期未来可以指未来的几小时、几天或者几周,远期未来则指的是未来年。

近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更愿意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考虑,不是再想“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去做”,专注便利性与可行性。比如中学时的课程,只是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学习而已。

远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倾向于用抽象和概括的方式思考,考虑一件事对自己的价值与意义,而不去考虑如何实现。比如,学中文的学生目标是当一个作家或者老师。

假如你只是使用其中视角看问题,那么必然会造成混乱,一方面是有目标无方法,另一面是有方法无目标。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 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景化和可实施;

  2. 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这样一来,长期保持一项业余爱好也就有方法了。

外卖哥诗词夺冠,抹灰哥书法爆红,除了梦想,还有……

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

05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应该怎么对待时间呢?民国大学者梁漱溟说对待时间要“郑重”。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是这样的人,温州抹灰哥小石也是这样的人,他们对待时间是郑重的,你呢?


我是责善,2018年5月4日,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采铜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