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47分32秒,才能累趴詹姆斯

勒布朗詹姆斯打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比賽,我沒去查記錄,但在我記憶裡,詹姆斯這一場,比之當年艾弗森總決賽G1有過之而無不及,真是英雄無敵,只是比賽的結果不同,騎士還是輸了——從JR義無反顧的運球出三分線那一刻起,騎士就沒可能贏下比賽,常規時間勒布朗詹姆斯已經打了43分鐘,拿到49分,你不可能指望他在加時賽繼續火力全開,這位就是再強,也不能要求他做人類能力範疇之外的事。

你需要47分32秒,才能累趴詹姆斯

人總是不滿足。在G1開戰之前,ESPN的24位專家一致認為勇士將贏下系列賽,賭場開出了勇士讓12分的盤口,而勇士獨贏賠率僅僅1.05,什麼概念?基本就認定勇士贏定了,用JRs的一句話,就是你花100萬買勇士贏球,贏了才賺5萬塊,如果你花100萬買騎士,你這100萬就沒了。

你說球迷們在賽前是什麼心理預期?

我相信有人會堅信詹姆斯可以創造奇蹟,但我猜大部分球迷還是認定,這比賽沒啥意思,能打的稍微激烈點,有來有回就行了。

講真,這種情況,往往就容易出事,系列賽第一場上風球隊其實挺容易翻車,又趕上伊戈達拉不打,騎士要是想創造奇蹟,這恰恰是最合適的一場。如果根本看不到希望,也就沒了念想,但詹姆斯讓比賽有了懸念,騎士在第四節還一度反超比分,這時候就沒人不在意勝負了,於是一次有點爭議的判罰又讓球迷們賽後打起口水仗——我真的很討厭這種事,這次我不聊這事了。

但我還是能理解。騎士球迷當然希望騎士贏,“中立”球迷呢?也希望騎士贏,我懷著最大的善意去揣測,應該是這樣的心理——村上春樹說,以卵擊石,我永遠站在雞蛋的一方。

誰不希望看到以弱勝強呢?強大的,不可一世的宇宙勇,被超級英雄詹姆斯,以最偉大的個人英雄主義方式擊倒,即使最終他們不能贏下系列賽,這也將被後人時代歌頌——特別是,JR史密斯又為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加上濃墨重筆的註腳。

你需要47分32秒,才能累趴詹姆斯

英雄是需要凡人襯托的

所以,勒布朗是怎樣做到的?

防守,是不可能防守的。騎士今天的防守,用盡力了形容也可以,但盡力跟有用並不是同義詞,長期養成的糟糕退防,換防無默契,以及單防能力的天然缺陷,讓騎士沒辦法在球場這端按住勇士。即使KD打的稀爛——他最近5場球有4場打的不怎麼樣了——勇士還有庫裡,有克萊,有一群樂於分享球,會跑位的角色球員,你怎麼去防水花擋拆?怎麼去防克萊與追夢的交叉掩護?怎麼去防庫裡與利文斯頓的交叉掩護?怎麼去防庫裡擋拆找樂福?怎麼去防勇士的三叉戟快下?

騎士沒辦法回答的防守問題太多了,看場面,你可能會覺得勇士打的稀疏平常,但勇士這場的進攻效率有120.6,真實命中率高達62.8%,只有7次失誤,31次助攻,這是一場快攻、持球、無球三位一體,進攻端比較勇士的比賽。

騎士能堅持到最後,靠的當然還是進攻,即使對手是勇士,騎士依然做到了,雖然我防不住你,但我靠進攻可以跟你強行五五開,最後打關鍵球我有詹姆斯——這場球進入關鍵時刻,勇士得了10分,騎士得了11分,勇士靠著之前積累的一丟丟優勢,把比賽拖入了加時,而加時賽的騎士已經彈盡糧絕。

勇士防詹姆斯,還是老套路——戰略高度防詹姆斯,打持久戰,打消耗戰,等待詹姆斯累了。

詹姆斯沒道理不累,這支騎士隊比去年少了歐文,更加依賴詹姆斯的持球。去年總決賽,詹姆斯到下半場就明顯不如上半場有活力,騎士總是在第三節後半段或者第四節開局徹底崩掉。

但今年總決賽,有一些新情況:

第一,勒布朗詹姆斯比去年更加強大,已經適應了一場打40+分鐘比賽的強度,更不容易累;

第二,勇士沒有伊戈達拉,少了一個消耗詹姆斯的重要對位者;

第三,騎士非常意外的靠樂福持球等方式,幫詹姆斯填補了不少自主進攻火力,還搶到了不少前場籃板球。

第一點大家都看的清楚,今年季後賽的詹姆斯,場均打41.6分鐘,回合佔有率36.3%——去年只有31.4%。他現在更加懂得平衡發力點,也能夠用更多的、而且足夠精準的跳投去填充進攻火力,續航能力更加變態。這場球,詹姆斯長兩分6中3,三分球7中3,他的跳投讓勇士改變了防守策略——開場時,杜蘭特對詹姆斯擋拆找庫裡或內線,採用了繞防的策略,但詹姆斯不斷命中跳投後,杜蘭特不敢繞防了,努力擠過掩護導致出錯不斷,對位效果非常不理想。杜蘭特這場最怕的是什麼?如果詹姆斯一對一硬吃,杜蘭特尚能抵擋一番,但詹姆斯找庫裡時,杜蘭特面就過於在意掩護牆,剛朝擠掩護的方向橫移,詹姆斯卻走了掩護的另一側,以詹姆斯的爆發速度,只要橫移稍微出一點問題,那就只能鞭長莫及,指望內線協防了。而勇士在上半場對詹姆斯的協防力度也不夠——既然是打戰略球,追夢不希望自己在上半場交太多的犯規,只要詹姆斯的體能不斷被消耗,勇士不在意上半場詹姆斯靠攻框的方式得一些分數,只是勇士沒想到,詹姆斯體能消耗的比預期要慢,下半場常規時間依然砍了25分,真實命中率還有69.2%...

你需要47分32秒,才能累趴詹姆斯

第二點,大家也清楚,伊戈達拉是勇士最適合防守詹姆斯的球員,他有對抗,下手快,防守經驗遠勝杜蘭特,遠比杜蘭特知道怎樣平衡繞防和擠掩護。沒有伊戈達拉,不但杜蘭特對位詹姆斯的時間變長,當杜蘭特不在場,銜接段誰去對位詹姆斯也讓人頭疼。我在寫前瞻時想了很久,最後也想不到一個對位詹姆斯合適的人選,我原以為科爾會拆開杜蘭特和格林,在銜接段讓格林對位詹姆斯,但科爾的決定有點意外,竟然讓對抗差距極大的利文斯頓對位詹姆斯...也只能說,詹姆斯夠給面子,就打了利文斯頓一個,真要往死裡捶,利文恐怕根本防不了。

第三點,這是最意外的,樂福的持球竟然活了,樂福低位打克萊勇士是上夾擊的,樂福也靠面框的試探步中距離打了盧尼、追夢,甚至在低位打過追夢,還能利用掩護打出空切球。樂福這場定點投的稀爛,依然砍了21分,主要靠的持球,這比他外線吃餅投三分的價值還大——能讓詹姆斯站那歇會,比分還能不落後,騎士其他球員的任務也就完成了。騎士這場嘗試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持球分攤詹姆斯壓力的辦法,比如JR低位打庫裡,特里斯坦低位打湯神,小南斯低位打麥考,這些都是挺扯的選擇,但不管怎樣,騎士打成了,能攢2分是2分。在詹姆斯第一次下場休息時,騎士靠角色球員們把比分咬住了——這裡面有點運氣成分,但甭管過程如何,只要比分沒有被拉開,騎士就有的打。另外,騎士擺大陣容,籃板球也比勇士要好,科爾在下半場開局嘗試用麥基才打開了局面,但又沒有勇氣給麥基更多的出場時間——G2這是個用人變數,不知道科爾有沒有信心把麥基放進首發。

勇士的戰略球,最後還是起了效果,起碼進入加時賽,詹姆斯是打不動了。可勇士當然不會滿意這樣的結果——第三節帶不走騎士,拖到關鍵球,勇士想收比賽真沒底。對勇士來說,他們希望看到的情況是:

  1. 詹姆斯一下場,騎士就完蛋了;
  2. 詹姆斯不持球,騎士就完蛋了;

勇士希望的就是詹姆斯您一分鐘別歇,球就在您手裡抱著,給別人就失誤、就打鐵,您就幹吧,最好每個球都突破,打半場體能耗差不多,第三節中段我們收比賽。

至少G1,科爾的算盤險些落空,詹姆斯空藍比往年來的要晚一些。但勇士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比如對樂福的限制更徹底一些,或者用進攻針對把樂福的出場時間降低,就像他們成功的用湯神做掩護人的方式,讓科沃爾只打了16分鐘一樣——讓騎士其他各個進攻點都打不開,早一點讓詹姆斯用掉自己的輸出,比賽就會落入勇士的節奏了。

還是要說,詹姆斯真的厲害,把一場賽前被認為沒有懸念的比賽,變成了詮釋自己偉大的個人秀。當KD一次次刻意的在詹姆斯面前強拔三分時,我彷彿能感受到KD的心態——王,你老了,我要用這樣的方式擊碎你的尊嚴,讓世界承認我的強大。但結果很不幸,與去年不同,時光沒有削弱詹姆斯,王還是那個王,KD要走的路還很長。

最後,我捨不得奶庫裡,你們也不能亂奶,等完事了再奶,這回真的有希望,你們懂我說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