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競選日本市長,40年前美國“大學炸彈客”的擔憂正變成現實

近日,日本一個機器人成為多摩市市長候選人,承諾將對所有市民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其競選口號是“為每個人提供公平、均等的機會”。起初多摩人以為這僅是競選者的cosplay,但後來發現,這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機器人。之後,AI候選人開通了自己的官方推特宣傳賬號,還羅列了自己競選的政見:讓政治變得更加公平——此舉引起軒然大波,讓人類不得不重新審視一起全球震驚的連環爆炸案:

Al競選日本市長,40年前美國“大學炸彈客”的擔憂正變成現實

Al競選日本多摩市市長

40年前,也就是1978年5月25日,美國西北大學的工程教授巴克利·克利斯(Buckley Crist)收到一個郵局退回的包裹。這個寄往芝加哥大學的包裹因收件人“查無此人”而被退回,但克利斯教授不記得曾幾何時寄過它,於是叫來學校的保安。保安打開包裹,裡面的炸彈爆炸。保安身受重傷。

在此後的18年裡,這個被稱為“大學炸彈客”(Unabomber)的兇手一共寄出16枚郵件炸彈,襲擊著名大學裡的理工科教授,總計炸死3人、炸傷23人。

美國FBI 動用了500多名特工調查了上萬嫌疑人,接聽了2萬多起舉報電話,誤抓至少200多名嫌疑犯,並花費了500多萬美元,卻一無所獲。這個案件成了 FBI 歷史上最昂貴的調查,沒有之一,因為30多年前的美元很值錢。

直到1995年4月,案件才有轉機。大學炸彈客又一次性寄出兩枚郵件炸彈,炸死炸傷各1人;此外,他還郵寄了一封信,警告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要求他們立刻停止基因研究,以及一篇發給《紐約時報》的35000字的文章——承諾如果美國主流媒體一字不改地全文刊登,他就將永久停止炸彈襲擊。美國司法部長及FBI 局長被迫同意,並於9月19日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題目叫“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的文章。

天才與瘋子僅一線之隔。這居然是一篇充滿思辨的哲學論文,聲稱“工業革命帶來的是人類的災難,技術使人類喪失自由,最終將導致社會的動盪甚至毀滅,人們應該摧毀現代工業體系”——這就是兇手的犯罪動機。

這篇論文還很有說服力,甚至那位被炸斷手指的耶魯大學教授大衛·加勒特也不得不承認:文章的推斷不無道理,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的未來,也許真的險惡重重;Java語言的發明人計算機學家Bill Joy則說,他對文章預言的未來深感困擾。

Al競選日本市長,40年前美國“大學炸彈客”的擔憂正變成現實

卡辛斯基被捕

文章發表不久,FBI 就收到一條重要線索。有人舉報該文的寫作風格和論點,很像出自他弟弟泰德·卡辛斯基(Ted Kaczynski)之手。因此,1996年4月3日,卡辛斯基在蒙大拿州被逮捕,郵件炸彈案宣告破案。

卡辛斯基出生於1942年,從小就具有超人的數學天才,16歲被哈佛大學數學系錄取;20歲進入密歇根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只用了幾個月就拿到了博士學位——指導教授說他的博士論文十分深奧,全美僅有十幾個人能看懂;25歲時,他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聘為助理教授,成為該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Al競選日本市長,40年前美國“大學炸彈客”的擔憂正變成現實

伯克利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卡辛斯基

但是,卡辛斯基在伯克利工作不到2年就辭職了,沒有任何理由。他從此在蒙大拿州偏僻山區的一間小木屋,過上了離群索居的生活。屋子裡沒有電燈、電話和自來水,平日裡他的一切自給自足——被捕時屋內堆滿了製造郵件炸彈的原料和工具。

被捕後,卡辛斯基拒絕律師為其辯護,被判處終身監禁並不得保釋。

在《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一文中,卡辛斯基的第一句話就是:“工業文明帶給人類的是極大的災難。”

作者還認為,“自由與技術進步不相容,技術越進步,自由越後退。”最終導致的後果就是,工業社會要想正常運作,必須遵循一整套嚴格的規則,“現代人都被一張規則之網所籠罩,在所有重要方面,個人的行為都必須服從這些規則。”而且,在這個未來世界裡,普通人的命運不再掌握在他自己手中,而是掌握在政客、公司主管、技術人員和官僚們的手中……

Al競選日本市長,40年前美國“大學炸彈客”的擔憂正變成現實

人類的未來可能被機器控制

關於人類的未來,卡辛斯基假設“計算機科學家成功地開發出了智能機器,這些機器無論做什麼事都比人類強。在這種情況下,大概所有工作都會由巨大的、高度組織化的機器系統去做,而不再需要任何人類的努力。”

彼時會有兩種情況發生:“一種是允許機器在沒有人類監督的情況下,自已做出所有的決策;另一種是人類保留對於機器的控制”——但如果我們允許機器自己做出所有的決策,人類的命運那時就全憑機器發落了。

人類也許不會愚蠢到把全部權力都交給機器,會保留對機器的控制權,而且就算是Al不會主動奪取——但人類此時已經淪落到一個完全依賴機器的位置,不能做出任何實際性的選擇,所有決策皆由Al來完成。這是迫不得已。因為隨著社會發展與面臨的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機器也變得越來越聰明,人們會無奈地讓機器替他們做更多的決策,而且機器做出的決策會比人的決策帶來更好的結果——這也是人類渴望的。最後,維持社會體系運行所必需的決策已變得如此之複雜,以至於人類已無能力明智地進行決策,Al實質上已處於控制地位。

但更可怕的是,人類已經不能主動把機器關上,因為關上它就等於是自殺。

還有,Al也有奪權的可能性,因為它會學習,學會對人類的控制和傷害也不無可能——此前谷歌DeepMind團隊研發的AlphaZero,其強化了學習算法,能實現自我對弈學習,僅通過8小時自我對弈訓練,就擊敗了對弈李世石的AlphaGo——也就是擊敗中國棋聖聶衛平,並獲得60連勝的“踢館者”Master。因此,機器通過自我學習並控制人類,是不可避免的。

不可否認的是,卡辛斯基的預言似乎一步步正在變成現實,人類正在無所畏懼地親手加速自己的毀滅——就連霍金也認為“人工智能會導致人類滅亡”;比爾·蓋茨警告,人類需要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科技狂人馬斯克則稱“人工智能是人類生存最大威脅”……

也正如卡辛斯基所擔心的,機器人列舉出了自己的幾大競選優勢:

首先,機器人沒有情緒,也沒有慾望,在處理政務時既不會夾帶私人情感,能有效防止腐敗。

其次,機器人不用週末和夜間休息,可以長時間高強度地工作,真正的全天候為選民服務。

再次,相對人類隨著年齡增長的記憶力退化,機器人可以始終保持大量信息存儲,準確地處理政務,而不偏不倚……

無獨有偶。此前一位來自新西蘭的機器人公務員“薩姆”也博得滿堂喝彩,薩姆能準確回答市民提出的有關住房、教育和移民的任何問題,而且其還“表示”:在做決定時將會考慮每個人的立場——在到達“超人工智能”的情況下,機器人通過學習有了自身的思想,在克服“算法偏見”之後,Al當選市長就不再是天方夜譚,而是活生生的現實。

“算法偏見”是指在看似沒有惡意的程序設計中,卻不自覺的帶有設計人員或開發者的偏見,或者中擬定程序的過程中,採用的數據是具有一定偏見性的,比如微軟機器人“小冰”學會了爆粗口,發佈種族歧視言論等。AI本質上就是為了自行學習而設計,有時它的確會出錯。

此外,機器人公務員的應用範圍也是十分廣泛的,與個人相關的數字類信息業務,比如社保、納稅、保險、駕照審核及出國簽證等,均可由機器人替代。

但幸運的是,日本人的AI在競選市長職位時失敗了:其僅獲得4013票,較現任多摩市長阿部裕行獲得的34603票,僅是一個零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