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裘曰修在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任四庫館總裁,然而查看相應的史料,關於裘曰修在四庫館的作為卻少有記載。這其中的原因,陳曉華在《與十八世紀的中國知識分子》一書中寫道“頗為遺憾的是,裘曰修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十一入四庫館,旋即去世。因此,袁枚的詩作很少言及裘曰修與四庫修書有關之事。裘曰修的入館即終,也體現出四庫館為乾隆示意恩寵之所的特徵。清代文臣以入翰林為榮,翰林以入館為耀。”雖然裘曰修去世的早,但也不能說他在修撰四庫全書方面完全沒有貢獻,比如當年戴震入四庫館就是他舉薦的。

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裘曰修殿試卷

當年漢臣能在四庫館任正總裁,那必定是在學術上有著聲譽的高官,而裘曰修能任此職,足見弘曆對其何等之恩寵。

從裘曰修一生的經歷來看,他考中進士在朝中為官,雖然所任之官職責不同,但他編過許多著名的著作。袁枚給他所寫的《太子少傅工部尚書裘文達公神道碑》中說道“公本以文學受知,始終與書局相終始。與纂《西清古鑑》、《錢錄》、《石渠寶笈》、《熱河志》諸書。而最後為《四庫全書》館總裁。上以書法近宋臣張即之,以內府張書《華嚴經》殘本,命公足成之。有奏疏、詩、文若干卷。”

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裘曰修書法

對於裘曰修的生平履歷,經學大家戴震也寫過一篇《光祿大夫工部尚書太子少傅裘文達公墓誌銘》,這篇《墓誌銘》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裘曰修一生的重要事蹟,比如談到裘曰修學業方面的事蹟,該《銘》中寫道“公自少能文章,雖操筆疾書,而氣象容與往復,得宋歐陽氏之度。兄弟四人,公為季。性篤孝,為諸生舉優行,薦博學鴻詞,中乾隆己未進士,由編修遷侍讀學士,充講官,歷詹事,命南書房行走,而餘與公同直內廷,於今三十年。”

看來裘曰修在年輕時候就是位文章高手,他寫作速度很快,然而在文風上卻有著歐陽修的氣度。因為他的好名聲,所以他曾經被推舉去參考博學鴻詞科,而後又考中了進士。接下來,因為他工作勤勤懇懇,因此在朝中一路高升。關於他的任職經歷,《墓誌銘》中有如下論述“公遷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入軍機處,歷戶部左右侍郎,倉場侍郎,順天府尹,禮部、刑部、工部,三侍經筵。中間丁卯典湖北試,壬申、己卯兩典江南試,庚午、癸酉兩典浙江試,丙戌充會試總裁。公受上特知,一出塞至巴里坤,又屢奉命往河南、山東、江南經理河渠。”

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墓碑

裘曰修何以能在兇險的官場上未曾受到打擊?《墓誌銘》中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公素樂易有大度,自號漫士,人亦易親之。生平未嘗言人過,見失意者即惻惻於懷,必曲折代籌,俾得其所。在戶部久而囊橐蕭然,所入輒隨時施與,嘗質衣物度歲,人不知也。”

看來裘曰修人緣好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特別的能夠謙讓他人,平生只說別人好而不道他人的短處,並且盡能力幫助失意之人。更為重要者,裘曰修還是一位清官。雖然他做過多個部門的高官,但他卻將所得都轉送他人,以至於在某年過年的時候,缺少了費用,他把衣物送到點當行貸款來度歲。

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側旁的情況

裘曰修在官場上的最大作為,主要表現在治理河道方面,我所查到的資料,大多對此都有著詳細記載。比如張家林主編的《二十五史精編·清史稿》中寫道:

曰修至山東,偕巡撫鶴年疏請培館陶、臨清濱運河諸州縣民埝,官給夫米,令實力修補。

曰修復至安徽,議濬潁州府境與河南連界者六水,在府境者四水,加疏宿州境睢河,並寬留清口壩口門。二十五年,授倉場侍郎。

二十六年,河決楊橋,命如河南勘災賑,並議疏洩。曰修請廣設粥廠,饑民便就食;量增料價,料易集,工可速蕆:上皆可其奏。上遣大學士劉統勳、兆惠督塞河。

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墳丘上曾擺放花圈

而墓誌銘中也對此有著大段的描寫,他何以在治水方面有著這麼多的經驗呢?其實裘曰修並非這方面的專家,他能取得治水的成就,更多者是能夠聽從有經驗者的建議。《墓誌銘》中稱“公治某水,有田夫如欲有言者,突至前,官屬呵退之,公呼之進,與語,竟得地勢高下之宜,後久而不敢。凡公之善納與論類如此。”

看來某次的治水並沒有太多的效果,正當眾官員不知所措之時,有一位老農看出了問題,他立即上前,準備向裘曰修提出自己的建議,但老農的行為卻被一些官員呵斥了出去。裘曰修聽到了外面的爭吵,立即將老農請入室內,仔細地傾聽了老農的建議,而後按老農所說的方式,對水利工程進行了改造。果真這次修造的工程十分地起作用,多年之後仍然能夠抗洪。以此也說明了裘曰修是何等的能夠“察納雅言”。

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贔屓仍在,碑石已無

對於裘曰修的形象以及他所編之書,墓誌銘中有著如下的描繪“公年才六十有二,禮貌清癯,神采奕奕,以文學侍從之臣,遍歷六部,更兼司撰述,充會典館總裁。奉敕撰《熱河志》、《太學志》、《西清古鑑》、《秘殿珠林》、《石渠寶笈》、《錢錄》等書,最後充四庫全書總裁。公自著有《諾皋集》並詩文,奏疏若干卷,評江右後四家制義,以繼艾、陳、章、羅四家在前者。”

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這幾塊也是出自裘曰修之手

看來裘曰修是位儒生的模樣,他長得清瘦,但卻很有精神。他在六部均擔任過尚書,同時他還能編寫出那麼多重要的著作,除此之外,他的書法還特別的精妙,《墓誌銘》中稱“公澤躬爾雅,喜誘獎後學。道滁州,得歐陽公畫像,乞上題,人亦謂公文行近歐陽公。公書仿張即之,上以內藏即之書《華嚴經》殘本,令公補書,人莫能辨。”

看來很多人把他比喻成歐陽修,然而他的書法水平卻在歐陽修之上。因為他的筆風跟宋代書法大家張即之頗為相像,恰巧皇宮內藏有張即之所書《華嚴經》,這部書法作品殘缺了一部分,於是皇帝讓裘曰修仿照張即之的筆體將此經補完。等他補寫出來後,很多人都無法辨識出哪是原作哪是補作,可見其在書法上有著何等高的水平。

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裘曰修書法刻石

可惜的是,裘曰修如此有才又如此靖業,然而天不假年,他在六十二歲時就去世了。他的去世令好友袁枚特別的悲傷,為此袁枚為其寫了《神道碑》,另外袁枚在《隨園詩話》中也多有記載他跟裘之間的唱和交往。比如《隨園詩話》卷十二中載:

又十年,餘入都補官,裘典試江南,相逢茌平道上。見贈雲:“車中遙指影翩翩,忽訝相逢古道邊。粗問行藏知大概,諦觀顏色勝從前。南來我愧山濤鑑,北去君誇祖逖鞭。後會分明仍有約,歸程期在暮春天。”是夜宿旅店,見餘壁上有詩,和其後雲:“漫空飛絮攬春情,十日都無一日晴。水斷虹橋迷古渡,雲埋雉堞隱孤城。故人已別心猶惜,舊壁來看眼忽明。我正聳肩閒覓句,不勞津吏遠相迎。”己卯秋,裘又典試江南,到山中為餘誦之。

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裘曰修序言《侯鯖集》十卷 清乾隆靜香閣刻本

由此可知,裘曰修也頗好作詩,然而關於他的藏書情況,相應的史料中,我僅查得裘曰修的六世孫裘文若所寫《紀先世秘藏元明清初人文集孤本》一文,該文中稱:

先五世祖文達公曰修,以文章受清高宗知遇,屢司文柄。公性喜藏書,除版行者不計外,尚有元明清初人詩文集一千餘種,多繫世間孤本。以胡中藻文字之獄,故未敢進呈,貯於南昌德勝門外之私弟愛日堂,咸豐間散失。及至光緒中柯逢時到南昌以三萬元從某紳處購得此批古籍,但只剩八百餘種。劉禺生知之,因建議蕭躍南購此設湖北圖書館。事機不密,被日本浪人得知,竟以二十萬元購此八百餘種,捆載以去。劉蕭聞之,徒呼負負而已。吾國古物文籍,流於日本者多矣,此亦其中之一,特為記之。

看來裘曰修也特別喜好藏書,而尤其對別籍感興趣,按照裘文若的說法,他所藏的別籍有一千多種,並且大多是人間孤本。既然裘曰修藏著這麼多的秘本,而那時開四庫館時,弘曆要求各大臣貢獻底本,為何裘曰修不把自己藏的這麼珍本貢獻出來呢?對於這件事,裘文若認為,因為此前出了胡文藻文字獄,所以裘曰修不敢進呈,他當心這些別集中被皇帝發現違礙字句。

裘曰修:長於治水,書歸柯氏(上)韋力撰

裘曰修雕像

乾隆二十年,皇帝發現胡文藻所作《堅磨室詩抄》中有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清前加濁,弘曆認為這是故意蔑視本朝,於是將胡中藻處斬。這件事顯然嚇到了裘曰修,所以他的書雖然藏在南昌,但他卻不敢運京呈現給四庫館,在他去世後,到了咸豐年間,這些藏書就漸漸地失散了出來。

雖然如此,裘曰修的舊藏仍然剩餘大半,而光緒年間,湖北藏書家柯逢時在南昌某人手中,花三萬元買到了八百種裘曰修的舊藏。這件事被劉禺生聽到了,於是他向湖北督軍蕭躍南建議,從柯逢時手中買下這批舊藏,以此來作為創建湖北省圖書館的基礎。可惜這件事被日本人聽到了,他們先下手為強,以二十萬元買下了這八百種書,而後將其運到了日本。

由以上的描述可知,雖然裘曰修不以藏書著名,但其所藏確實水平不低,並且有著自己的特色在。因此說,裘曰修也算是清代一位頗具特色的藏書家,因此範鳳書所撰《中國著名藏書家與藏書樓》一書收錄了裘曰修及其愛日堂的著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