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微講壇:SOS!發燒的地球-如何改善全球暖化現象(九)

星空微講壇:SOS!發燒的地球-如何改善全球暖化現象(九)

致親愛的科爸科媽和小朋友們,科學爸爸每週將以文字、圖片的形式連載一場往期講座,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們可以在收看講座的同時,配合連載的圖片,更有效地吸收科學知識。讓科學爸爸陪伴大家度過最美好的科學親子時光! ——科學爸爸

SOS!發燒的地球——如何才能改善全球暖化現象(九)

主講丨孫維新教授/館長

配圖丨網絡

當然北極融冰,南極也好不到哪兒去,南極本身就是一個厚達3000米的大冰塊!過去這些年南極的冰蓋也以相當快的速度在融化,倒黴的就是企鵝了。這也有意思哦,北極熊只出現在北極,大小企鵝只出現在南極,南極冰蓋融冰以後,企鵝的生存環境也受到了影響。

星空微講壇:SOS!發燒的地球-如何改善全球暖化現象(九)

您可千萬不要覺得全球暖化帶來的惡果是很遙遠的事,要到幾十年、一百年以後才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是,現在就已經有影響了,在臺灣,我們已經明顯感覺到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災害。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的主任劉紹臣教授,他研究全球暖化對臺灣天氣的影響,寫出了重要論文,他發現在過去這些年裡面,因為全球暖化,溫度升高,讓臺灣的「強降雨」增加了100%。「強降雨」是降雨尺度上最強烈的前10%,也就是極端的暴雨,竟然增加了100%!但是您知道嗎?小雨反而減少了40%,整體上來講,強降雨增加了100%,但是總雨量不變。各位總雨量不變是什麼意思?這就代表著小雨消失了,這些能夠潤澤地面的小雨消失了,所以只要下雨就是大雨、暴雨,造成災難,只要不下雨就是乾旱!臺灣這幾年已經明顯的感受到了這樣子的天候,這就叫做極端天氣,這個極端天氣不止在臺灣,在世界各地都正在發生。發生的頻率是讓人擔心的,不但造成生態環境的急劇變化,農業生產也受到影響,也會影響人類健康。

星空微講壇:SOS!發燒的地球-如何改善全球暖化現象(九)

極端天氣發生的次數,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10年裡,發生過13次。但是在1990-1998時間裡面,竟然發生了72次!也不過就是短短的四、五十年,極端天氣的出現機會竟然增加了5、6倍!

星空微講壇:SOS!發燒的地球-如何改善全球暖化現象(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