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能給技術工人提供什麼?

工會能給技術工人提供什麼?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技術工人數量短缺和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

據瞭解,目前我國就業人員有7.7億人,技術工人僅有1.65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僅4700萬人,佔就業人員的6%,高級技工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現實中的種種因素,如產業工人辛苦的工作環境和條件等導致年輕人不願意做產業工人。同時,作為培養大國工匠的主要渠道——現代職業教育,其培養的學生往往難以滿足企業需求。

工會能給技術工人提供什麼?

據統計,到2020年,全國高技能人才缺口將達2200萬人。

工會能給技術工人提供什麼?

工會能給技術工人提供什麼?

大國工匠之路該何去何從?

除去打通學校教育通路,將企業需求與學校教育真正對接,塑造成熟可行的產教融合模式之外,在人事、勞動、分配製度和社會評價體系上,要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人才成長的環境。讓受過良好培訓的手工業者和技術工人與教師、工程師一樣受到社會的尊重。

針對後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該《意見》力圖打破技術工人社會地位不高,收入水平偏低的傳統觀念,第一次把提高技術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的高度,抓住了技術工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將促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技術工人。

工管家注意到,《意見》中多次強調發揮工會的作用,那麼在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過程中工會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工管家來為你一一梳理。

工會能給技術工人提供什麼?

1.全總積極參與《意見》制定

“全總深度參與了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過程。”閻京華表示,全總主要領導對《意見》的研究制定高度重視,組織專門力量配合人社部開展專題研究,系統分析技術工人隊伍狀況、待遇問題及原因,廣泛聽取一線技術工人的意見建議,推動政策出臺。

據介紹,在16條政策措施落實任務分工中,有9條由人社部和全總共同負責牽頭,其餘7條由全總參與落實。

工會能給技術工人提供什麼?

2.工會領導機構有“你”一席

多年來,已有大批勞動模範和一線職工走上工會領導崗位,特別是全總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後,進一步提高了勞模和一線職工在工會副主席、常委、委員、代表及內部工作部門人員中的比例,把更多優秀職工吸納進工會領導機構。

閻京華表示,全總將繼續實行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工會組織中掛職和兼職,適當提高其在職工代表大會中的比例,推動企業吸納高技能領軍人才參與經營管理決策,並推動完善技術工人國家級獎項,完善保障技術工人平等享受促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收益政策,推動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的經濟待遇、社會待遇。

相關事例:2017年11月10日,在湖北省總工會第十二屆九次全委會上,來自神龍汽車公司武漢一廠焊裝分廠鈑金工——41歲的農民工楊祉剛,當選為湖北省總工會副主席(兼職),成為湖北省農民工當選該職務的第一人。

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說,這是為了推進工會改革,強化工會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彰顯了工會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

工會能給技術工人提供什麼?

3.政策落實工會替你保駕護航

針對實施工資激勵計劃、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平,強化評價使用激勵工作、暢通技術工人成長成才通道,以及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提取和使用等政策,工會將通過職代會、工資集體協商、廠務公開等方式發揮監督作用,確保落到實處。

相關事例:

2018年3月16日,長沙高新區總工會、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舉辦高新區2018年工資集體協商“春季要約行動”啟動儀式。

會議總結了長沙高新區2017年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並對2018年的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會議詳細介紹了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方法和步驟,要求各級工會重視履責,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健全分配製度、切實保障勞動關係雙方的合法權益。

工會能給技術工人提供什麼?

4.技術工人隊伍建設工會來出力

據瞭解,全總將廣泛深入開展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勞動和技能競賽,籌備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組織技術技能培訓、師帶徒活動,創建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進一步提高技術工人技能水平,培養髮掘更多高技能領軍人才。

相關事例:今年,南寧市總工會將深入開展“中國夢 新時代 勞動美”職工主題教育活動,選樹“廣西工匠”和10名“南寧工匠”,製作《南寧工匠》系列電視專題片,建成南寧工運歷史陳列館和勞模展示館,並向全市職工群眾開放。

同時,在2018年南寧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上,挑選2—3個具有競技性、觀賞性的工種進行專場錄播,擴大競賽影響力。大力推進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成果評選、展示、交流活動,舉辦職工經濟技術創新節,依託“廣西工匠”“南寧工匠”活動,創建10家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舉辦系列實用技術、高等技能、文化藝術類、健康保健類的培訓和“職工公益講堂”活動。

工會能給技術工人提供什麼?

5.提升職業榮譽感工會來幫忙

為提升技術工人職業榮譽感,全總還將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指導各地工會培養選樹工匠人才,組織大國工匠進校園進企業,做實叫響“大國工匠”品牌,講好勞模和工匠故事,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

相關事例:日前,山東省教育廳發文提出,將面向新舊動能轉換10強產業,用5年左右時間培養10萬名“齊魯工匠”。

據瞭解,山東省確立的新舊動能轉換10強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醫養健康、綠色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等。

為對接好新舊動能轉換10強產業,文件提出,相關部門將開發300個專業教學標準、儀器設備配備標準、教師專業標準,支持職業院校設立產業教授流動崗位,選聘科技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任教,著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當中專門提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尊重勞動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意見》的印發,正是響應了時代的號召,而這也是咱們工會人應當不斷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