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語彙積累三法,筆桿子收藏

公文語彙積累三法

公文語彙積累三法,筆桿子收藏

不少剛入行的同志反映公文寫作缺乏必要的語彙積累,胸中有個意思筆下寫不出來,或者寫出來的東西里面有許多口水話、外行話,又或者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胡亂抄上一氣,其結果卻是文不達意。語彙主要靠積累,而積累當然有一定的方法。筆者以為,下面這幾種方法可供大家借鑑。

(謝亦森老師大手筆中的很多語言、素材、技巧、範文就是我們值得積累的一些好知識)

(一)注重材料的精讀。寫作雖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其實沒有那麼玄乎,說到底不外乎是一個信息輸入和加工後輸出的過程。我們的閱讀是輸入,寫作就是輸出。沒有輸入,腦袋裡空空如也,自然就無法輸出,所以積累公文語彙的主要方法就是閱讀,且要有一定的精讀量,因為我們的語感和思維範式主要是在精讀中建立起來的。

精讀的內容,一是“系列講話”。篇篇都很重要,但尤其要注意跟你所在部門業務相關的部分,起碼讀上5遍。二是你們單位上級黨委的重要文件,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找最近的,所謂近,其實就是找現任書記的稿子來讀。三是《人民日報》或本地黨報的評論員文章,這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材料。

對於這些材料,不但要反覆讀,還要通過摹寫、摘抄等手段加以消化,只有綜合運用這些手段,才算得上精讀,也才能逐漸積累較為豐富的公文語彙。

(二)注重典故和古詩文的積累。雖說公文是一種十分莊重和簡潔的文體,但並不意味著不能引用典故和古典詩文,其實領導講話中就經常使用一些典故和古典詩文來增強文章的力度和色彩,這樣的例子在“系列講話”中隨處可見。

那麼如何積累呢?我想一是平常多讀書,養成好讀書的生活習慣,著重讀一點歷史書,花功夫背誦一些詩詞和古文。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把領導人文章中的“典故”和“詩文”找出來,然後按圖索驥,查出處,對原文,有意識地記住一些,日積月累,自然多起來了。

(三)注重規範用語習慣的養成。我到辦公室報道的第一天,領導就提醒我要注意培養規範用語的習慣,不要把公文寫成了“散文”,對於這個提醒,我是在後來的工作中,才有較為深刻的體會。

到辦公室從事文稿工作的同志,多半是單位的秀才,往往會拽兩句文,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語彙有相當一部分不是公文語彙,如果不加區分地運用,就會把公文寫成“散文”。

行有行規,行更有行話。所以,我們在工作要做有心人,注意規範用語習慣的養成,多記住一些固定的搭配,多記住一些重要的提法,多記住一些規範的簡稱和省稱;無論是說話還是寫文章都要注意從政府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來遣詞造句;表達上注意邏輯性和層次性,用語儘可能簡潔,多寫短句和簡單句,少些長句和從句等等。

語彙的學習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要不怕辛苦,多讀多記多寫,就一定有收穫。長期堅持,一定有文詞如泉湧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