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的「全民閱讀」觀


孔孟的「全民閱讀」觀

《論語》,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中國傳統文化的源泉,其第一篇第一章如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開篇第一字,就是“學”字,而非他字,故“學”在儒家思想、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聖先師孔子的核心思想,集中體現在“學”之一字。

既然“學”之事,如此重要,何謂“學”呢?

學者覺也,覺乃覺悟之意,故“佛陀”之意正是“覺悟者”,孟子亦云“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學者明也,明乃悟明之意,故大學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通俗而言,“學”就是“閱讀”;孟子言“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正是告誡我們,凡是人皆應受到教育,亦即凡是人皆應閱讀;故時下國家提倡的“全民閱讀”,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已經說了出來。

那學習可以得到什麼?學習的方法是什麼?應該學習何物?還是讓孔子來告訴我們吧!

首先,學習可以得到什麼?孔子言“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則學習可以得到內心的喜悅、精神的滿足;孔子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則學習可以吸引志同道合之人而來,獲得身體上的快樂;孔子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則學習可以消除煩惱憂愁,可以成為人所稱讚之君子。孔子言“不遷怒,不貳過”,乃是學習之最終目標。

其次,學習的方法是什麼?孔子言“時習之”,“時”字,謂時時而不間斷,學習不能心情好時學一學、不好時就偷懶,必須有恆心、必須堅持,才能有所收穫;“習”字,謂溫習,學習不能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就束之高閣,而應當讀過一遍還有第二遍,讀了二遍還有第三遍……,如此才能發覺書中之“黃金屋、顏如玉”,故孔子言“溫故而知新”,亦是此意。孔子言“人不知而不慍”,學習非是求名、非是求利、亦非求他人知,故應該始終懷著平靜的心來學習。孔子言“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故學習應當有“無求飽、無求安”的勇氣與耐力。

再次,應該學習何物?孔子言“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又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故學習的對象是《易經》、《道德經》、《金剛經》之類的古聖人留下來的經典,而非只是浪費時間、毫無意義的肥皂劇等。論語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故學習對象應當是傳播孝、悌、忠、信、仁、義、禮、智等社會正能量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