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

日前,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栏目摄制组走进大荔,开拍10余天来,摄制组一行分别就大荔非物质遗产—面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长城遗址以及大荔美食、现代农业等进行了拍摄。

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
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

大荔的“面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特别是八鱼乡阿寿村的“面花”更是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渊源的历史背景、栩栩如生的造型,成为渭北平原一支独放的奇葩,享誉中华。 5月20日到21日,央视摄制组一行在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拍摄面花。

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

大荔魏长城位于今大荔县西北,距今大荔县城约15公里,靠近洛河东岸。勘探表明,自大荔县西北党川村至长城村,即由南向北由党川村、党家窑、东高恒村至长城村南北长达7公里,均发现有魏长城的遗迹。大荔境内的魏长城大部份保留在地面上,现在保存在地面的计有12处,其中保存最长的为长城村至东高恒西北一段长城,计长2100米,墙的宽度16.25、高2.2-11.4米。5月22日,央视摄制组在段家镇高垣村拍摄魏长城遗址。

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

夕阳下的魏长城遗址与脚下的渭北高原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

为将大荔美食炉齿面和卤肉拍好,在你看不见的背后,摄制组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努力。

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
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

农业是大荔发展的支柱,其中以冬枣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则发展水平让人看到了中国农业未来的样子。目前大荔已发展65万亩枣、68万亩瓜果菜,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5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200余家,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1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64亿元。央视此次将大荔农业单独列为一个单元,分别赴安仁镇小坡村、范家镇井庄村进行拍摄。

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

更多拍摄花絮,明天继续奉献!

影像|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大荔开拍花絮(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