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親家母你坐下

咱們說說心裡話

親家母咱都坐下

咱們隨便拉一拉”

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喜歡豫劇的朋友們想必對這段唱曲迴響在耳,這是經典豫劇曲目《朝陽溝》的選段。城市姑娘銀環和未婚夫栓保曲折的婚姻故事引人入勝。

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豫劇雖然起源於河南,但是內容很有故事性也接地氣,受到各地老百姓的喜愛。

在棗莊也不乏有很多喜愛豫劇的人,在棗莊就有這麼一位豫劇大師。她出身梨園世家,師從多位豫劇名師,曾獲“香玉杯”金獎。

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李曉香老師原本家住河南鄭州,1982年調山東滕縣豫劇團,1985年調棗莊市豫劇團。

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當時的豫劇演員青黃不接,就把我調過來了,用行話說叫‘挖角’。家裡人挺反對的,但來到山東以後,發現山東人厚道、熱情、實在、夠味,我也喜歡這裡,就義無反顧地留在了這裡”李老師這樣說道。

回想起當年自己剛開始學習戲曲的時候,李老師說“痛並快樂著”,練功特別辛苦,一般人都堅持不下來。由於她15歲才開始練功,略有些晚,壓腿、踢腿、下腰經常韌帶拉傷,老師還特別嚴格,練不好甚至會抽打學生,她當時也不理解,但現在她體會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雖然很苦很累,但就是憑著自己對豫劇的喜愛,她堅持了下來,並且進步很快。

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來到山東以後李曉香老師多次參加山東省春晚,在棗莊參加的大小演出更是無數,也獲得了多個獎項。

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為傳承和發展傳統豫劇藝術,李曉香老師還收了兩個徒弟,而且兩個徒弟也十分優秀。“我也挺驕傲的,我大徒弟嗓音甜,身段美。另一個徒弟在部隊文工團也非常優秀”,說起自己的徒弟,李老師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談到對自己演藝生涯的支持,李老師說最感激自己的老公,她的愛人也是一位豫劇名師。因為是同行,所以更加理解演藝的不易,她愛人也對她的演出給了最大的支持,兩人有時候對臺詞一晚上都不睡覺。

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有一次寒冬臘月,下鄉演出,表演時手裡拿的柺杖凍得表演完了都鬆不開手,愣是讓別人拽出來了”李老師回憶演出的辛苦時道。

老兩口表演時目光炯炯、精神抖擻、姿勢流暢完全看不出老兩口年已經五十多。他們說也經常去游泳健身,或者即興唱一段練練嗓子。

棗莊這位豫劇大師,與丈夫一起從藝多年,獲獎無數,至今風采依然

實習 張衡 攝影 劉聰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