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唐寧的老師取經:出國留學的時候應該學些什麼?

向唐宁的老师取经:出国留学的时候应该学些什么?

4月伊始,宜信財富舉辦了一場高端教育私享沙龍——“從南方大學到華爾街”,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在沙龍上分享了自己在南方大學求學的緣起和經歷。

向唐宁的老师取经:出国留学的时候应该学些什么?

唐寧現場分享

講到在學校的學習過程,曾經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中國學生唐寧,在這裡剛開始挺鬱悶的。他必須要學很多目類繁多的人文社科類的東西,比如美術史、音樂史、藝術史等科目,這讓他很不解。

“但現在看來特別受用。我特別希望回到二十年前,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學習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在如今的唐寧看來,不僅僅是踏入大都會博物館,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其中人類珍藏的瑰寶及其蘊含的價值,更是這種“diversity”多樣化的視野,幫助了他在創立宜信,直至走到第十二年,能夠有國際化的佈局,更加地多元和包容。

講到他能夠去華爾街工作,特別感恩的是為他“牽線搭橋”的一位音樂老師。

因為文理學院都很小,只有一兩千人,因而學生可以得到老師、教授更多的關懷和幫助。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任何令他們“頭疼腦熱”問題,都能和老師進行良好的溝通。

唐寧當時跟這位音樂老師講到自己正在找工作,想找那些美國小孩最願意幹的工作,比如在高盛、麥肯錫這樣的地方。“她就把自己在投資領域工作的一個朋友介紹給了我,我有了這個去華爾街的機會,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真的特別感恩。”唐寧說道。

因為有比較好的人文科學的通識教育,學院能更好地從“人”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這些能力在全美僱主調查中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而綜合大學更多的是從“員工”的角度培養學生技能。

向唐宁的老师取经:出国留学的时候应该学些什么?

唐寧的朋友圈

向唐宁的老师取经:出国留学的时候应该学些什么?

施康德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13日-15日即將舉辦的宜信財富尊享年會上,施康德教授也會蒞臨現場。在女子的海外留學問題上,關於青少年的教育與實踐等方面,他將繼續為大家解答相關問題。

向唐宁的老师取经:出国留学的时候应该学些什么?

施康德教授(Prof. Dr. Scott Wilson)

美國南方大學副院長

全球公民辦公室主任

向唐宁的老师取经:出国留学的时候应该学些什么?

要說為什麼施康德教授能夠為中國的高淨值家庭針對子女海外留學的問題答疑解惑呢?除了他與唐寧有著20多年的師生情外(相關閱讀:唐寧上大學的時候什麼樣?),“非他不可”的原因在於他的個人經歷以及對中國的充分了解。

學術研究“中國通

施康德教授曾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歐柏林學院並獲得政府學學位,之後在康奈爾大學完成了政府學的博士學位。

他與中國的緣分始於1985年,施康德教授在南京大學就讀了1個學期,至此之後,便開始了在中國長達六年的生活和研究生涯。他的研究專注於中國發展。

最初的研究是中國工業化對農村生活的影響,之後的研究也覆蓋了治理中國全球化問題,海外直接投資和勞動者關係,中國的艾滋病和社會運動等。基於這些研究,施康德教授寫了兩本書,並且發佈了很多學術文章,以及一些書的章節寫作等成果。

在2014-2015年期間,施康德教授在武漢大學環境法學院做了一些中國環境政策和公民參與方面的研究,該研究同時獲得了富布賴特研究獎的支持。近期他還發布了兩篇關於中國政府和社會大眾對治理環境汙染所做的努力。目前,他正在寫一本新書,是有關他在中國所做的一些環境法和環境影響評估方面的研究發現。

在學術研究方面,施康德教授算是個關於社會問題、關於發展問題的“中國通”了。

全球公民辦公室主任

在2016年,他被任命為南方大學全球公民辦公室主任,主要是為留學生在美國學習提供一系列指導和建議,監督大學為國際學生提供的服務,以及發展國際合作,引導大學的全球化參與項目。

向唐宁的老师取经:出国留学的时候应该学些什么?

施康德教授

在主導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施康德教授發現了中國高淨值人士對子女海外教育的旺盛需求以及相關信息匱乏帶來的諸多困惑之間的矛盾。他深知高淨值父母對子女的發展期許比“望子成龍”更進一步——培養自己的孩子儘早成為世界公民。

一般在夏天,施康德教授都會很忙,趁著暑期,他要面見一批又一批中國高淨值家庭的父母。 對於這些家長而言,孩子出國接受高等教育甚至部分基礎教育早已成共識。

不過,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在面對施康德教授所介紹的“文理學院”時,他們還很陌生:一來中國學生以前大部分是在研究生階段進入美國的綜合類大學從事研究工作,而文理學院沒有研究生院;二來中國前幾年風靡一時的高校大合併風潮,讓社會默認“學院”比“大學”低一頭。

小而美的留學新風

而現如今,“文理學院”成為了小而美的留學新風。

文理學院英文叫 Liberal Arts Colleges,這裡的 Arts 不能簡單理解成藝術,而更指素質、能力和思想這樣的軟性能力。由於最初去文理學院就讀的都是貴族後裔,他們也不需要擔心就業壓力,僅關注如何提升個人的素質與修養,因此,文理學院會教授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史,卻大多不會有會計學這些實用學科,或者說,它不強調專業,而是人本身的通識教育。

向唐宁的老师取经:出国留学的时候应该学些什么?

西沃恩南方大學

成立於1857年的南方大學是美國南方最好的文理學院,教育質量排全美第12名,被稱作“南方小哈佛”。在美國人心目中,文理學院代表著經典、小規模、高質量的本科教育。許多文理學院的學術聲譽不亞於哈佛、耶魯等常青藤名校,因而成為很多美國上流社會子女的首選。

在文理學院的教育中,公民、社會責任和社區是不可分割的。因而,文理學院的課程目標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這和國內一直推崇的“素質教育”看似不謀而合,實則更有深意。例如,中國的本科教育是趕快把孩子送出去找工作,找不到就是讀研究生;美國文理學院的本科教育更加側重於學生的全面能力,培養成一個為社會做貢獻的公民,更進一步地說,成為領導者。

這與就業並不矛盾。以南方大學為例,學生暑期基本都需要加入各種實踐活動,為踏上社會做好準備。施康德以自己20多年的經歷告訴大家,文理學院畢業生深受美國僱主青睞。因為他們更容易適應新的情況,學會新的技能。

Scott Wilson教授說,南方大學主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像唐寧這樣。而在學生參加工作之後,學生與教授之間還會繼續保持溝通。如果把孩子送到南方大學,就會有可能像唐寧一樣。

向唐宁的老师取经:出国留学的时候应该学些什么?

唐寧與Scott Wilson教授

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儘早成為世界公民?這是劉先生一直思考的問題。劉先生的孩子正在北京一所著名國際中學就讀,早已做好與海外教育接軌的準備。施康德教授關於“文理學院”與通識教育的分享,讓他對孩子下一步有了更多的考慮。

施康德教授認為,如果是你是個愛國主義者,就更應該去留學。通過見識外面的世界,能夠讓人擁有更廣的眼界,通過學習其他國家的優點和長處,能夠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國家。

劉先生問施康德:“孩子們代表家庭去海外佈局,除了學些安身立命的本事,他們還能學到哪些美國的精髓?如果用三個詞形容,美國的‘魂’是什麼?”

“自由、責任”教授停下來想了想,第三個詞選擇了“家庭”。

立即掃碼,詳細瞭解宜信財富海外教育及遊學服務

向唐宁的老师取经:出国留学的时候应该学些什么?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部分素材選自第40期《宜信月刊》中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