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誒嘿嘿”到微信“朋友圈”,甘孜通訊大變樣!

从“诶嘿嘿”到微信“朋友圈”,甘孜通讯大变样!

但凡來過甘孜或者走過康巴高原的人,應該對“藏傳呼”並不陌生,那就是在通訊落後的年代招呼遠方的人或者提醒別人的一種方式,那是一種歇斯底里的呼喚,憋足氣息,從喉管大聲呼叫“誒嘿嘿”。

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隔河兩岸的人一聲“誒嘿嘿”可以省掉很多腳程,山頭的吆喝和山下的追趕,一聲“誒嘿嘿”可以省掉無畏的汗水,山上的犛牛,因為一聲“誒嘿嘿”可以循聲而歸……然而,如果距離太遠,藏傳呼也就愛莫能助了。如遇急難險重的大事,只能翻山越嶺、快馬加鞭走村串戶一一告知,許多時候,一分鐘可以說完的重要事情,通知到人頭就要1天,甚至更長時間。

从“诶嘿嘿”到微信“朋友圈”,甘孜通讯大变样!

這樣的無奈之舉舉不勝舉,老人過大壽,需要河對面那個村的廚師幫助,“可當派人把廚師接過來的時候,已經黃昏時分了,參加祝壽的人只得啃幾個‘火燒子’洋芋就回去了”王成億回憶道。

从“诶嘿嘿”到微信“朋友圈”,甘孜通讯大变样!

後來,有了“搖把子”,這比“藏傳呼”和電報高效多了,縣外的親人打個電話就能互通信息了,說的更清楚、更明白、更透徹,完全不需要焦急的等候。再後來有了數字傳呼、中文傳呼、移動電話,這樣的飛躍完全滿足了村民對信息的需求。

李海龍調侃道:“父輩們習慣了‘藏傳呼’,村子總是因為‘誒嘿嘿’而熱鬧,後來有了程控電話,讓我們的聲音傳的更遠,村與村之間感覺離得更近了,後來有了手機,從2G到3G再到4G,我們告別了騎著摩托追信號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