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儒家思想的三大毒瘤,不打破你永遠不會成功!

傳統儒家思想的三大毒瘤,不打破你永遠不會成功!

我們從記事起,就開始收到傳統儒家思想的洗禮,經過長達十幾年的學習教育,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然而正是因為儒家思想的一些毒瘤,才導致我們進入到社會上之後,屢屢碰壁,甚至被傷的體無完膚,有些人抑鬱不得志,一輩子活在痛苦當中,所以不打破傳統儒家思想的毒瘤,你永遠不可能成功!

1、弱者心理

傳統儒家教育我們,要同情弱者,要保護弱者,所以我們潛意識裡,也就有了弱者是需要同情的想法,並且當這個弱者是自己的時候,尤其如此,我是弱者,你們應該讓著我,我是弱者你們就應該保護我。

一個少年騎電動車的時候,玩手機,一下子撞到了一輛寶馬車上,寶馬車的司機是一位女性,女司機很氣憤,她憤怒的說道,“我車的喇叭都快按壞了,你就是聽不見,非要朝車上撞”,女司機憤怒的說道,此時看著剛買的寶馬車,後面的車燈被撞的粉碎,那個後視燈一個就要18000元一個,當女司機說出之後,少年直接瞪大了雙眼,那眼睛瞪得和銅鈴似的。“你別想訛人”少年憤憤的說道,並且拒絕賠償,不得已女司機打了報警電話,警察認定責任完全在少年,經過警察協調,最終賠1萬元。女司機想到既然警察都這麼說了,也就同意了,然而到了約定賠償的日子,女司機卻遲遲等不來自己的賠款,於是女司機打通了少年的電話,誰知道少年的話,卻把女司機氣壞了。少年說道:“你這麼有錢,開著上百萬的豪車,還在乎那一點錢嗎,上次我把一輛奔馳撞壞了,人家都沒讓我賠這麼多。我一個弱小孩,哪有錢賠你,你應該同情我!”

少年這種心理就是典型的“我窮我有理,我弱我可憐,你強你富你活該”。正是因為有了儒家的傳統教育,讓我們同情弱者。所以很多人,在當他們自己變成弱者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認為:我窮,我弱,所以全世界都要讓著我的心態。一旦有這樣的心態,那麼這樣的人永遠不可能成功,這個世界沒人會理所當然的讓著你,你不主動爭取,你永遠不可能坐享其成,你永遠當自己是弱者,那麼你就永遠也成不了強者。著名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中,一句經典的話就是:那些富人,並不全都是一開始就是富人的,而是他們先思維富有,然後才成了富人。同樣道理,如果你擁有強者的心態和思維,即使你現在不那麼強大,不那麼有錢,但是你也一定會強大起來,也一定會有錢起來。因為強大的思維,會一直指引你,向著夢想的方向努力,而弱者的思維,卻讓你在這條路上南轅北轍!

2、所謂氣節

什麼叫氣節,或許瞭解陶淵明的人都知道吧,“不為五斗米折腰”,憤怒的辭去了官職,然而我們不能忽略的是,陶淵明的妻子操勞家庭得癆病而死;我們應該都知道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以及他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些充滿了對權貴的蔑視,看上去是一時的快意恩仇,一時痛快,然而李白一輩子也沒做過什麼大官,只能借酒澆愁,因為過度飲酒,後代全是白痴!

我們傳統的儒家教育對其解的看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也導致了,很多人覺得“讓我低聲下氣的給你工作,不可能,爺為了那倆臭錢,討好你?”於是我們也見多了因為和領導合不來頻繁辭職的人。這裡並不是要讓大家去向別人奴顏婢膝,而是說,有時候氣節真的不重要,相對於讓家人有個好的生活,掙錢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社會上,誰能不低頭呢?拿著別人的工資,說話委婉點,態度誠懇點,多忍耐點,沒有多大的難度!哪個爺爺不是從孫子做起來的呢?因為一點委屈就受不了,你所謂的氣節,不是真正的氣節,真正的氣節應該是民族大義,而不是像陶淵明和李白那樣,因為受不了職場的一些不堪,就憤而辭職的人,抱歉,想到陶淵明那位困苦家庭操勞致死的妻子,我實在無法讚美他。

3、仇富仇強的心態

我們傳統儒家,似乎對於弱者鬥爭強者非常喜愛,《劉三姐》、《神筆馬良》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無疑不是彰顯出富人的醜惡,事實上,這個世界你只有維護好和強人、富人的關係,你才能獲得快速成功。你是弱者,你和強者鬥,別傻了,醒醒吧,對人家來說,人家不會損失什麼,然而對於你,你可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那些弱者戰勝強者的故事,看著很過癮,但卻只是在電視劇裡,沒有主角光環,現實生活中,有幾個會成功呢?與其仇富仇強,不如多想想如何與富人、強人搞好關係,不要以為那樣就是對他們奴顏婢膝,你只是通過交換,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而已,抱大腿,才是你快速成功的捷徑!很多人說,人家稀罕你把大腿,說不定一腳把你踹了。不錯,如果你對人家沒有價值,人家為什麼讓你抱大腿呢?你要對別人有用,人家才會讓你分攤一些好處,就好像陶淵明和李白,你都不為人家皇帝所用,受不了一點委屈,還想著入仕做大官,生活變好,那無疑與痴人說夢!

傳統儒家思想怎麼造就了這三大毒瘤,不能說是單一的原因,而是多方面綜合的因素,但是正是因為儒家思想,這三大毒瘤才有了存在的空間,所以識別三大毒瘤,打破它們,你才能邁向成功的快車道,否則你永遠不可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