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前瞻|人文交流凝聚上合發展靈魂

上合前瞻|人文交流凝聚上合發展靈魂

上合前瞻|人文交流凝聚上合發展靈魂

△ 2017年8月15日,第二屆上海合作組織夏令營在貴州省丹寨縣萬達小鎮舉行。圖為來自俄羅斯非遺傳承人在向遊客傳授俄泥塑傳統玩具製作過程。

陝西師範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教授

中俄戰略協作高端合作智庫常務理事

上海合作組織凝聚了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夥伴國18個國家,所在的廣袤地帶是世界上人類文明最多元的區域,是古絲綢之路經過的重要樞紐;其先民取道漫長的絲綢之路進行物貿和文化交流,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和精神遺產。上海合作組織8個成員國山水相連、地域毗鄰,許多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符號為交流合作、共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和區域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基礎。

人文交流豐富“上海精神”內涵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確立的“上海精神”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共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均旨在以各國人民歷史形成的聯繫為本,尊重多樣文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商、共建、共享,謀求共同發展。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基礎。近5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之下,上合組織各國和人民發掘睦鄰、團結、協作的巨大潛力,在經濟、貿易合作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人文交流方面,以建設“文明之路”為載體進行實踐、運作和模式創新,互通有無,呈現新趨勢;教育資助、合作辦學、學術交流、智庫建設、信息共享、媒體互動、聯合申遺、孔子學院、科技園區、醫療旅遊等方面,無論文化產品的交流,還是人員文化性交流,均開闢了項目對接型、機制對話型、教育開放型、藝術互動型等新的路徑;上合組織國家互辦文化年、語言年、旅遊年、藝術節等創新交往形式不斷拓展。

例如在教育領域,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教育部門簽署教育領域合作文件,與塔吉克斯坦之間師範類高等院校加強合作,“一帶一路”專項獎學金的設立使互派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建校10週年的上海合作組織大學是成員國“無國界教育”的創新模式,邁出了上合組織成員國教育國際化的重要一步,為8 個成員國新生代的專業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創造了機遇和條件。

孔子學院為增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的溝通理解發揮了重要的橋樑作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共有36所孔子學院和31個孔子課堂。為了推進新時代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人文交流與合作,成員國的孔子學院在以往以語言教學型和文化傳播型為主要特色的基礎上,逐步進行內涵建設和功能規模的轉型,以適應“一帶一路”建設和成員國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的實際需要。

共建教師教育聯盟、人文社會科學聯盟、圖書出版聯盟、音樂教育聯盟、美術館聯盟、博物館互展、互設文化中心、民間組織合作網絡開通等創新形式將實現各方共建效應。可見,文化維度已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民心相通乃至多元合作的首要條件。

旅遊是增強各國人民相互瞭解、溝通情感的有效方式。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等旅遊資源;大都將發展旅遊業作為經濟發展優先領域。國家間、地區間旅遊業的協同,對於推進上海合作組織各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將發揮獨特的作用。

上合前瞻|人文交流凝聚上合發展靈魂

論壇和國際會議吸引了各國學界、政界、業界和文化界精英的多元交流融合,在構建政治多極、經濟均衡、文化多樣、安全互信、環境可續的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以及和諧世界方面,上海合作組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日上合更呼喚務實人文合作

由於國情不同、利益訴求不同、國家間交往水平不同,內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相疊加,上合組織國家之間還存在文明區隔。受“中國威脅論”影響,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及其社會民眾層面在心理上的文化認同等方面還存在一些障礙和問題,亟待通過民心相通、人文交流來化解一些國家和人民的疑慮。

綜觀上合組織各成員國人文交流合作,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

“一帶一路”沿線大多國家的高等教育實力和科技水平,與實際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上海合作組織大學由於資金來源,在各成員國中的推動程度各有不同。有關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相互間教育政策及其信號變化的研究,對彼此人文領域重大規劃項目對接機制的認知都顯薄弱,對歷史文化遺產的調查和文化生態的保護應給予高度重視。在交流合作中雙邊協議多、會議多、活動多,而落在實處方面亟待加強。

針對存在的問題,根據不同地域、國家的特性文化習俗和實際需求,選擇相關項目,挖掘產品內涵,打造品牌效益,將創意驅動、生產要素驅動、投資驅動、消費驅動、政府驅動與市場驅動統籌安排,提高文化產業和文化品牌的國際化水平,務實推進多領域的人文合作,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上合組織面臨著內外兩方面的挑戰和考驗。

2017年上合組織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南亞國家為成員國,實現了首次擴員。西方大國出於政治動機,藉機從中國南亞鄰國外交入手,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插手上合組織成員國關係,啟動針對“一帶一路”的反制措施。有鑑於此,擴容不能僅是象徵性舉措,各成員國應共同努力切實強化上海合作組織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以及解決國際衝突中的地位。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區域合作倡議,與俄羅斯國家發展戰略、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烏茲別克斯坦“優先發展領域的行動戰略(2017—2021)”、吉爾吉斯斯坦“2018—2040年國家發展戰略”等各國發展戰略對接,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間關係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2018年對於擴容後的上海合作組織來講,能否成功持續發展,能否強化它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是關鍵性的一年。現今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均處於發展振興的緊要階段。面對新機遇、新挑戰,上合組織須做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戰略選擇。包容互鑑,增進上海合作組織新老成員國之間的互通有無,彼此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道相通,心相知,力相合,是新時代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根本保證。

上合前瞻|人文交流凝聚上合發展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