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這一口“顏值與內涵並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城市在變,街道在變,這變化的速度超乎想象。我們遺憾一些市井的消失,但同樣會驚喜於新興繁榮的出現。

我們尊尚傳統,亦迎接創新,在每一個看似繁雜的餐飲業態環境中,總有些獨樹一幟、別具匠心的店面出現,他們或是引領,或是創新。覓食之旅本就充滿未知,讓我們味蕾滿足的過程本就需要勇氣!

我們一起嘗試,那些把握時代脈搏勇於推陳出新並逐漸擁有獨立風格的美食,願每一次偶然,都有新的驚喜……

中國人的飲食,和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是相關的,講究一個因地制宜。

四川潮溼,飲食就重辣;廣東海貨味重,飲食就清淡;北方乾燥,講究潤澤;南方溼潤,追求除溼。

而我們在吃其他菜系的菜食,大多數人應該會奔著一個標準去——正宗。正宗的四川火鍋、正宗的西安肉夾饃、正宗的南京鴨血粉絲湯、正宗的北京烤鴨、正宗的廣東茶點······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但是,真要是在自己家吃別處的“正宗”吃食,總是和意料中有點不一樣。

有的人對重慶火鍋愛的深沉,吃的時候是爆辣翻天、酣暢淋漓,第二天就開始上火爆痘拉肚子。或是看到了白嫩的豆花兒饞得流口水,又對著辣椒望而卻步。再或者,想吃廣式茶點又覺得味道太淡······

慢慢地,各個菜系在離家發展後,紛紛開始了創新。為了迎合不同地區人們的口味兒,一家家“新派”菜開始嶄露頭角。

花布,就是一家新派川菜的餐廳。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花布短衣齊膝制,竹皮長帽覆眉裁。也應風土交州近,丹荔紅椒不用栽。”

——【明·楊基】

初聞花布之名,知曉這是一家川菜館,就想起了這幾句詩,詩意是美,但是比起那些起名起得“路子野”的川菜館,“花布”這個名字文藝得更像是一家咖啡館或者是西餐廳。帶著點清新樸實的氣息,跟印象中口味麻辣紅油重的川菜沾不上邊兒。

一聽就不是什麼正宗的川菜!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餐廳整體裝修以黑色為主,櫃檯裡邊懸掛著酒牌,隔音效果做的很不錯,走進裡間,外面鼎沸的人聲像被按了音量鍵一樣小了特別多。顧客安安靜靜地吃,服務員安安靜靜地工作,生怕打擾了別人一樣。

有點像音樂餐廳,又有些點咖啡店,就是不像川菜館。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花布家主打的菜是毛血旺,我們中間因有人不吃血類,故而點了他們家另一道招牌菜——碳烤牛蛙。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味道其實當不得一家餐廳的主打菜,偏油,麻辣味和普通的川菜沒什麼區別,大概“新派”就新在了選用的食材是川菜中不很常見的牛蛙吧。

真正讓我驚豔的,其實是他家的豆花龍利魚。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湯色濃白如玉,配以翠綠的小青菜和紅彤彤的小番茄,顏色實在好看。

龍利魚肉質鮮嫩無刺,豆花香氣馥郁,沒有豆腥味兒,連我這個不愛吃豆製品的人也吃了不少。整道菜的味道淡而不寡,討人喜歡。

這才是我心中的新派川菜啊,把川菜中常用的豆花和龍利魚結合,調味方面放棄了川菜的麻辣和重油,反倒讓豆花的香氣愈發明顯。豆花和龍利魚幾乎沒什麼脂肪含量,又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說是健康美味一點兒都不為過。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還有一道金沙脆皮蝦。是掛了麵糊後炸的,口味偏甜,酥脆可口。其中的土豆條香甜軟糯,鍋巴嘎嘣脆。小朋友應該會比較喜歡。

我們三個女生,點了三個菜,最後吃的肚兒滾圓。店裡人也不少,但環境安安靜靜的,很是適合閒聊天。服務偶爾過來給我們加水,也是悄悄的,真靜謐。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說很多廚師現在一直堅持出新,但是卻只是新在了形式了,把擺盤、裝飾這種博人眼球的東西弄得五花八門,反倒是對味道的琢磨欠了火候。

花布的新派川菜,新到了味道上,這一點彌足珍貴。我們不用想吃豆花又怕麻辣,不用想吃鍋巴又嫌幹得硌牙,不用想吃串串又擔心煙熏火燎熱的慌。

吃東西就圖個舒服,吃著好吃,心裡痛快,這邊是對吃最大的追求了。當新派餐廳佔據一部分市場的時候,不必糾結於傳統是否被堅守下來,反正飲食也總是要因地制宜的。

所謂的“食”,上邊是“人”,下邊是“良”,吃點好的,不過如此。

鄭州的這些融合菜,你最喜歡哪家?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評論區見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为这一口“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川味,我去了趟花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