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抗戰中,日本人一端起刺刀衝鋒另一方也要迎頭撞上?

日軍步兵手中的三八式步槍,優點是彈道穩,射程遠,765米/秒的槍口初速在那個時代也足夠強悍,缺點是彈容量只有5發,不過那時栓動式步槍基本都是是這個彈容量,也就算不得缺點,另一個缺點是穿透力太強,近戰時容易誤傷自己人。

為什麼在抗戰中,日本人一端起刺刀衝鋒另一方也要迎頭撞上?

打過栓動式步槍的人都知道,開槍速度能到底能有多快,這還是在靶場上,要是真換了戰場環境,能有多快心裡也該有點數,這個時候要是敵人端起刺刀衝過來的話,根本來不及裝填子彈,也就只能同樣端起刺刀迎頭撞上去。

為什麼在抗戰中,日本人一端起刺刀衝鋒另一方也要迎頭撞上?

《亮劍》裡山崎大隊面對八路軍衝鋒時,開始也儘量避免白刃戰,而是在戰壕裡抵抗,但李雲龍派張大彪帶一營挖了上百米的工事靠近山崎大隊戰壕的時候,山崎明顯就沉不住氣了,這時八路軍再發起衝鋒,日本兵就只能也端起刺刀,與八路軍肉搏在一起。

為什麼在抗戰中,日本人一端起刺刀衝鋒另一方也要迎頭撞上?

日軍把這一手也帶到了太平洋,開始美國人哪兒見過這麼不要命又不要臉的的軍隊,當時就吃了大虧,後來美軍也學精了,才懶得和日軍拼刺刀,直接抬手一槍,多簡單,才省得和日軍拼刺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