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憶舊:那一團暖風丨爾雅齋

蘇州憶舊:那一團暖風丨爾雅齋

蘇州憶舊:那一團暖風

天轉暖,冬天用的取暖器得放入閣樓。這些年,浴室裡放了臺取暖器,冬天洗澡就靠它取暖。這臺取暖器的年齡可不小了,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產品,是蘆墟古鎮上的縣屬大集體企業“吳江低壓電器廠”生產。當拿起這款取暖器,拂去一些灰塵,端詳許久,不由想起一些事。

蘇州憶舊:那一團暖風丨爾雅齋

(一)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國家不再搞階級鬥爭了,重點轉入以經濟建設為主。江南作為經濟建設的先行者,搞工業的激情如火山般爆發出來,集體企業、鄉鎮企業都得到迅猛發展。縣屬機械工業也不甘居後,經委系統下的機電公司大集體企業有26家廠,都有自己品牌的產品。如軋鋼廠的螺紋鋼、開關廠的高壓開關、輕機廠的經緯機等,就蘆墟鎮三家機電公司下屬的廠,有冰箱廠的分湖牌冰箱;農機廠的搖臂鑽床;還有就是電器廠的電熱取暖器和搖頭風扇。

這些大集體工廠,從解放後“鐵、木、竹”合作社、手工業聯社一路發展而來,都有過一段輝煌的時期,為解決市鎮人口就業,發展地方經濟有其不可磨滅的功績。

1974年我高中畢業,分配到“蘆墟農機修造廠”,當了四年車工後,被送到地區機械工業職工大學,上了三年帶職大學,回廠後,擔任技術廠長,直到上世紀末,工廠關閉下崗,經歷了集體企業發展,輝煌到迅速衰落的歷史,也耗去了青年到中年的最旺盛的年華。如今,成了一段現在羞於啟齒的經歷,一個下崗工人,沒人會聽你嘮叨。這段歷史,每一家廠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如這電暖器,昭示一個時期集體經濟的輝煌。一通電,發出暖暖的光和一團團熱。

蘇州憶舊:那一團暖風丨爾雅齋

(二)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集體工廠,是令人嚮往的單位,人沒有多大的慾望,都很本分和實在。在廠裡上班大多幹勁十足,學技術爭先恐後,有技術的老師傅是最受人尊敬的。廠長們都熱衷開發新產品,經常親自帶隊到外地學技術,看產品,回來自己研發。如這電暖器,就是電器廠的陸廠長,從上海展覽會上看到了,帶領技術人員自己搞出來的。為了提高電熱石英管的壽命,做了不知多少次試驗。

那時工人幹活,做好質量是天經地義的,你出了次品是要被人笑話的,說明你手上沒技術。現在的工廠,操作工人是底層的,產品的質量靠先進的設備、靠數據化管理。

那時在工廠上班,是不計較利益的,活多了就加班,也不要加班工資,叫獻班。那時也評先進,評勞動模範,那勞動模範,真正是以廠為家,沒日沒夜地為廠裡幹。現在才知道,這是不尊重自己的權利。加班就得拿報酬,節日加班要翻番。那時真叫為人民服務,為國家貢獻。

蘇州憶舊:那一團暖風丨爾雅齋

(三)

還是來說這臺電暖器。記得是八十年代初從電器廠買的。當時也算是奢侈的家用電器,春節一家人圍著電暖器看春晚,那是極其幸福的時光。

結婚後,有了女兒,冬天給孩子洗澡時靠這臺電暖器取暖,陰雨天用電暖器烘尿布,這電暖器也算是幹苦髒累活的。到了新世紀,空調開始盛行,電暖器逐漸少用,但梅雨季節衣服不幹,還得靠它。

也曾買過一臺電熱油汀,想淘汰這老式的電暖器,但這看著漂亮的傢伙不給力,用了兩年,就發吱吱聲音,一天開關裡一陣煙,再也不敢用。現在冬天,在衛生間,還得勞駕這臺電暖器。以後若要建地方工業博物館,我想這臺電暖器可作陳列品。

蘇州憶舊:那一團暖風丨爾雅齋

結語

以後的歷史學家,是否會重視中國改革開放後三十年中,集體企業為社會做的貢獻,以及評估他們作出的犧牲。那幫曾為社會沒日沒夜作貢獻的人,在社會需要現代化、資本化時,他們被拋棄了,成為 “下崗工人”階層,定性為弱勢群體。大部分人下崗後自尋門路打工,成為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的技術骨幹。現在也都退休,雖然衣食無憂,畢竟是社會底層人員。

而那個時代留下的講手藝、講奉獻的精神,是否還值得留念,就如這臺近四十年工齡的電暖器,一通電,一團暖風依舊吹來。

蘇州憶舊:那一團暖風丨爾雅齋

友情提示: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