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如何遊戲化場景化

STEAM如何遊戲化場景化

上一篇《STEAM內容如何生產》裡曾經提到過我眼中的STEAM開展形式應該是“遊戲化,生活化,場景化”。這一觀點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肯定和鼓勵,也希望我能再具體講講實例。那麼,今天我就STEAM如何遊戲化詳細舉個我在生活中的例子。

從我對遊戲的認知來看,我把遊戲劃分為兩大類:自由遊戲和引導遊戲。本文中所講遊戲化屬於引導遊戲範疇,通過特定場景設置,輔導老師引導從而達到價值輸出,自由遊戲不在此列。

記得成都科技館(目前閉館裝修改造,新館2017年9月30日以後開放)4樓有一個關於能量守恆的裝置,3個相同的小球從不同的滑道劃下,看看哪個小球最先到達底端。

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具,可惜被所有的小朋友當成了玩具,大家哈哈一下就完了,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並未對動能,勢能,能量守恆,轉化建立認知。那麼,今天我就在這個模型上加以改造,設置遊戲場景。

我把滑道放大,轉換成滑梯(孩子們都喜歡滑梯,能夠很好的引起孩子們參與的熱情)。遊戲過程如下:孩子們從滑梯頂端滑下,當到達滑梯底端時,通過摩擦產生的熱能(設定一個觸發值),來觸發電路開關,從而點亮一個笑臉(或者其他創意)。

當然,這個遊戲裡面需要用到一些技術裝置來採集遊戲數據。我會在滑梯頂端和底端分別安裝兩組傳感器來採集速度數據,根據這兩組數據以及之前記錄的孩子質量,滑梯高度,計算出學生在滑梯頂端的勢能,在頂端和底端的動能以及在滑梯底端通過摩擦所產生的熱能。這些就是孩子在遊戲活動中的能量數據,也是孩子不斷重複遊戲達到成功的數據迭代依據。

在這個遊戲中,孩子從滑梯上滑落時需要選擇不同的墊子來轉換能量,才能達到設定的觸發值。如果孩子一開始沒有成功觸發,那麼可以再試一次。他們可以通過選擇其他種類的墊子,在開始處加一個助推力(這就是為什麼在頂端也設置傳感器的原因)等方式,來改變最終的能量值。

這個遊戲的設計滿足了以下幾個設計原則:它具有遊戲的“本質屬性”,並且將“樂趣因素”隱含其中。在遊戲中,孩子可以從滑梯上滑落,也可以從多種材質的墊子上滑落。遊戲設計通過讓孩子選擇下滑的墊子,以及任何他們想要改變的東西,來鼓勵孩子“控制”遊戲。孩子還對整個遊戲的進程進行“控制”,當他們打算開始遊戲活動時,電腦便開始自動記錄。滑梯引導遊戲始終關注“遊戲中的知識”,遊戲要求孩子運用相關知識,包括能力守恆,不同形式間的能量轉換,影響不同能量總和的因素,以及在下滑結束時獲得正確的能量總和以便電路開關能被觸發。無論觸發值如何設定,孩子們對能量知識所知越多,他們觸發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滑梯引導遊戲的過程就是探究遊戲的過程。當然,孩子在這個遊戲的過程中並未意識到自己正在探究,但事實是他們已經做到了。孩子們始終和這些關於能量的“遊戲數據”共同遊戲著。這些數據都極具“個性化”,因為遊戲目標是依據每個學生的勢能而設置的。遊戲中體現了“反思”和“迭代”的原則,通過分析回放孩子的遊戲數據,輔導員提出問題,鼓勵孩子思考失敗的原因及下一輪遊戲中應該如何改進才會有更好的變現,激發孩子自我反思。

以上就是滑梯引導遊戲的大致思路,文筆有限,表達有限,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