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石窟佛像堪與莫高窟媲美 被譽“石窟鼻祖”卻少有人知!


始鑿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天梯山石窟,位於甘肅省武威城南的懸崖絕壁間,石窟歷經1600年風雨,至今尚存19個洞窟,塑像43身、壁畫300多平方米,規模宏偉壯觀,千姿百態,精美絕倫,可與敦煌莫高窟媲美。

在最大的一處洞窟內,雕刻有一尊高達22米的佛祖釋迦牟尼像,佛像造型勻稱,面相豐潤,右臂指向前方,高度堪稱中國石窟佛像之首。兩旁侍立著文殊、普賢菩薩,廣目、多聞天王以及阿難、迦葉等六尊造像,神態威嚴,堪稱唐塑傑作。

天梯山石窟的開鑿比敦煌莫高窟早100多年,參與建造的北魏高僧曇曜和一大批能工巧匠在石窟完工後,東下平城,成為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重要技術力量,後來曇曜成為北魏佛教領袖,天梯山石窟也被譽為“中國石窟鼻祖”。

石窟內壁的大幅壁畫受西域早期壁畫影響,與敦煌北涼壁畫、炳靈寺西秦壁畫風格相近,筆觸清新,色彩豔麗,形象逼真。壁畫中的藍色顏料是經由絲綢之路進口的青金石研磨而成,歷經千年仍未褪色。

1958年修建石羊河水庫,因天梯山石窟正好位於水庫的淹沒區,為避免石像和壁畫被水淹沒,考古人員對石窟進行了清理搬遷,並在大佛面前建起巨大的圓形堤壩。然而後來發現水庫的水位對石窟文物根本構不成威脅。

天梯山巔終年覆蓋積雪,俗稱“天梯積雪”,自古為涼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腳下白雪皚皚,面前碧波盪漾,構成了一幅山、水、佛、雪渾然一體的壯觀奇景,現已成為涼州頗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天梯山石窟除大佛窟外的其他文物目前已被搬遷至甘肅省博物館保存,為使歷史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傳承,2015年武威市啟動了搬遷壁畫、彩塑保護修復項目,這批珍貴的文物將在修復後,安置迴天梯山原址保存和展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