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指纹识别暗藏风险,如今只有人脸识别才能解决吗?

自从苹果iPhone5s发布之后,指纹识别技术开始被人们所关注。现在几乎成为智能手机必备的一个卖点。通过指纹解锁手机、加密资料甚至是支付已经成为常态。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指纹加密要比密码更为安全,但真是这样吗?就像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那样,指纹的确具备独一性。即使孪生双胞胎的外貌再相像,也可以通过验证指纹来对两人进行相互区分。

手机的指纹识别暗藏风险,如今只有人脸识别才能解决吗?

不能否认,指纹识别器到手机系统之间的部分,是相当安全的。从硬件到软件,每一家厂商都在这个环节下足了功夫。有专门负责加密的硬件,有专有的传输协议,有防止破解的多重防护,一个强大加密网络把他们紧密联系起来,已经安全到几乎无法破解。如果将指纹系统比作一把锁,这里就相当于锁芯的部分,而且这个锁芯近乎无敌。但是,如果有人复制了钥匙;

虽然指纹具有唯一性,但指纹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太常见了。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把双手扔在家里或者藏匿起来。手会和各种东西接触,让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都留下了指纹。不论你愿不愿意,都在到处洒落指纹信息,让别人有条件窃取并伪造你的指纹。

不相信的宝宝可以仔细看看自己手机上,是不是也留下了很多指纹。可以说,你在“锁”上留下了“钥匙”!之前就有人通过黏土、医用硅胶制作了假指纹,成功的骗过了手机上的指纹识别。甚至可以进行支付宝付款转账等操作。而且现在连淘宝上都有制作指纹膜的工具出售,可以说仿制的成本相当的低。

手机的指纹识别暗藏风险,如今只有人脸识别才能解决吗?

既然如此不安全,那指纹识别为何流行起来了?因为指纹是最方便的加密方式。手机不加密方便但不安全,手机加密码安全但不方便!而指纹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在方便和安全上找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点。在手机上,即使有机会破解指纹,也不能保证窃密的投入与收益相当,指纹识别拉高了窃密成本和风险。

但是随着各种移动支付的兴起,指纹识别还直接与个人财产紧密关联,那指纹识别还会安全么?只要窃密的收益大于投入值得,一定会有人破解。不难想象在移动支付等新应用方式兴起之后,指纹搜集、破解也一定会形成一条产业链,所以如果真相信指纹比密码安全,恐怕会损失惨重。

手机的指纹识别暗藏风险,如今只有人脸识别才能解决吗?

回顾指纹在手机上的大范围应用可以发现,其更多解决的是交互方面的问题,让用户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安全反而是相对次要一点儿的特性。例如:

1、解锁依然可以通过密码进入,如果设置超级简单的密码,指纹百分百安全,意义也不大。

2、被认为需要很高安全保障的支付应用,同样可以通过密码完成。

3、多数指纹自带触控效果,可以实现一些功能,例如唤醒手机,作为拍照按键等。

所以,如果结合手机的应用来谈指纹的安全性,范围有些小。如果单纯的说指纹的安全性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保证的。曾经有不少关于指纹未必安全的报道,个人非常认同这些观点,因为技术在发展,安全技术和单纯破解指纹的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如果出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安全的情况。

随着手机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手机本身相对存储在手机上的数据来讲,重要性要低的多。例如,如果手机丢了,或者被破解进入了,但是数据安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户的损失。而手机上数据的入口并未手机一个,通过网页,电脑客户端都可以进行操作,这些入口的安全性需要格外的去重视。

所以保证手机安全,可能有两点需要关注:

1、和没有指纹之前一样,要重视各种密码的安全性,账号的安全性。

2、选择有保障的设备,指纹虽然安全,但系统如何利用指纹更为重要。

3、用户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识,自己被骗了,再安全的技术也无法保证。

一般来讲,凭借单纯的一项技术是很难达到绝对安全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手机未来或许会具备更多生物感知能力,就和我们人一样,辨别一个事物时通过综合的方式来判定。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手机再辅助一些安全特性较高的技术,例如指纹,虹膜等,让整体安全性更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