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小拇指更小的鳥,與恐龍同屬一個時代

思及恐龍時代,你可能會想到恐龍在陸地上亂走的場景。

而和它們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還有許多小型生物,比如這種新發現的史前小鳥,它比你的小拇指還小。

比小拇指更小的鳥,與恐龍同屬一個時代

credit:123RF

它生活在1.27億年前的地球,不足五釐米高,重8.5克。如果把它想成一隻美國蟑螂那麼大,那就差不多。

這種鳥屬於反鳥亞綱,科學家們認為它們能夠教會我們關於鳥類早期進化的更多內容,包括始祖鳥如何在幾百萬年前與恐龍生活在一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員Fabien Knoll說道:“鳥類的進化多樣性帶來了它們的不同孵化策略與生長速度。通過分析鳥類的骨頭髮育,我們能夠發現許多進化特性。”

新研究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古生物學家們根據化石几乎重建了這種鳥的顱骨,並發現它在孵化後不久就死去。這能夠讓我們瞭解這一生物仍在發育的骨骼結構。

它是最小的中生代(2.5億年至6500年前)鳥類化石,研究人員們利用名為同步輻射顯微層析的特殊技術,描繪出了它的骨骼結構。

這種技術利用X射線掃描石頭內部,無需切開化石。研究人員們利用正確的計算機軟件,可以把它們變成3D模型。

該研究的關鍵發現之一在於這隻鳥的胸骨並未從軟骨發育成密質骨,因此它還不能飛行。

研究人員們很難確定這種鳥在幼年時是否過於依賴父母。這一化石研究表明這種鳥可能進化的方式,比人類先前預想的多。

掃描顯示這隻鳥身上大部分沒有羽毛,雖然研究人員們認為難以確定這一類鳥是否均如此。

最後的問題在於這類鳥是被限制在巢穴附近活動,還是能夠在長大後獨立生活。我們的每一點發現都增加了人類對它們的瞭解。

這類化石十分罕見,因此人類很難探索太多關於過去的事情,不過類似同步輻射顯微層析的現代技術正在起作用。

Knoll表示:“新技術給古生物學家們研究化石所需的、前所未有的能力。我們採用了全球最先進的設備,包括位於法國、英國和美國的三臺同步加速器。”

研究人員們對當時恐龍與這種鳥之間的關係很感興趣,部分原因可能在於這是能夠在恐龍時代生存的最小鳥類,並且對後來世界的重新佔領有所幫助。

也因此現代鳥類能夠給予我們與史前進化有關的聯繫,這隻小鳥的作用不僅僅是可愛而已。

來自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Luis Chiappe說道:“意識到我們如今看到的鳥類有多少早就在一億年前開始發育,實在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

該研究被髮表在《自然通訊》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肌肉桃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