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體檢正常,怎麼就成了癌症晚期?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就成了癌症晚期?

關於體檢和防癌體檢,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我想,為什麼大家現在依然會談“癌“色變,很重要原因是,現在診治的腫瘤病人大多都是中晚期,生存期多則熬上三五年,少則幾個月!

可見,腫瘤的早期發現很關鍵,其中體檢就是最主要的方法。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就成了癌症晚期?

可是,在臨床中常常聽到不少腫瘤病人很失望地說:“我明明每年單位都有體檢,身體一直很好啊,怎麼一發現就是中晚期?”。也有病人經常跟我抱怨地說:“既然體檢都不能很好早期發現腫瘤,現在的健康體檢還有意義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對於篩查早期腫瘤還不夠。

現在普通的體檢僅包含一點點的腫瘤篩查項目,有的甚至完全沒有。所以普通的體檢很難發現早期腫瘤!那是不是對發現早期腫瘤沒有辦法了?未必。

防癌體檢 PK 普通體檢

防癌體檢的實質是癌症的早期篩查,一般是由專門設備和配備腫瘤專科醫生來完成的,與普通體檢有不同的側重點,也有重疊的項目,不能相互替代的。

普通的體檢側重用生理指標來評估健康狀態,只是篩查常見病、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症狀明顯的腫瘤,也能發現,但大部癌症,尤其是早期癌症,沒有太多特異性表現,可以輕而易舉就逃過了普通體檢的“法眼”。有些人每年體檢結果都正常,卻在最後被查出中晚期癌症,就是這種情況。

那它們都有哪些區別呢?

先看看某單位的每年職工體檢項目,與大多數單位都是大同小異的,也是大多數人最常用的體檢。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就成了癌症晚期?

可以看到,與腫瘤有關的項目寥寥無幾,再加上僅有的這幾個項目對早期腫瘤的篩選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並不高。

再看看一些體檢中心

推出的檢查項目,會根據不同經濟情況的消費者,設立了不同價格的套餐。其中腫瘤篩查檢查項目,會受消費者經濟情況影響,總體專業性不夠。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就成了癌症晚期?年年体检正常,怎么就成了癌症晚期?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就成了癌症晚期?

還會推出單病種防癌體檢套餐,老百性可以根據個人情況有目的選擇,而不是單純根據經濟情況選擇:

建議適應人群

1. 鼻咽癌預防檢查: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鼻咽癌高發地區30歲以上人群;特別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經常接觸到油煙、化學毒物、吸菸、飲酒的人群;發現不明原因的鼻塞、鼻涕帶血、頭痛、耳鳴等症狀,且反覆出現者;不明原因觸及頸部無痛性腫大淋巴結者;家族中有鼻咽癌病人的人群。

2. 肺癌預防檢查:年齡40歲以上者,每天吸菸超過20支,或煙齡大於20年的菸民;長期從事捲菸行業、地下礦井、道路收費站等職業者;職業性短期接觸二氧化硅、石棉、無機砷、丙烯腈、鉻、鎳、焦油、芥子體、二氯甲醚、氯甲甲醚、氯乙烯者;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限制性肺疾病患者;家族中有肺癌病人的人群。

3. 肝癌預防檢查:乙肝病毒感染者;經常在外就餐或常年酗酒的人群;不潔飲水及缺硒者;經常攝入黃麴黴素者;家族中有肝癌病人的人群。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就成了癌症晚期?

比較可見:對於腫瘤篩查,防癌體檢項目比普通體檢更有針對性、導向性、專業性,對高危人群尤其重要。

最突出的特點是,一批從事腫瘤防治的專家,應用特定的項目和設備,能夠更靈敏地發現癌症的蹤跡,專業性強。癌症的發生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一些癌症的異常指標,像腫瘤標誌物水平,很少會一下子飆得很高,常常是隨著癌症的進展,一點點逐步上升。這些指標只要上升到一定水平,才能檢測出來,會比症狀出現早至少幾個月,如果能在這個時段查出,大多還未到晚期癌症,達到早期發現目的。高危人群應該每年做1-2次防癌體檢,腫瘤標誌物水平、腫瘤的大小,有時會動態變化的,即使今年體檢沒問題,下一年也不能放鬆警惕。

專業腫瘤防治團隊,才能為健康體檢保家護航

不礙在網絡上搜索“防癌體檢”的價位在幾百到萬元之間不等,這些防癌體檢套餐各式各樣,有的其實在常規體檢的基礎上加了幾項腫瘤標誌物篩查。如沒有采取個性化或有針對性的篩查,很難判斷其防癌價值多大。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就成了癌症晚期?

一般防癌體檢前,設有防癌諮詢環節,腫瘤醫生通過了解體檢者的居住地,生活習慣、家族史、個人既往史等,判斷他們是否存在患不同癌症的風險,從而確定個性化的防癌體檢項目。

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加做防癌體檢?

那也未必,發病風險極低的,每年例行常規體檢就可以了,發病風險高的,要用更精密的方法篩查,才不會有漏網之魚。下面五類人群建議加做防癌體檢: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就成了癌症晚期?

人們要想戰勝癌症,就必須將癌細胞扼殺在萌芽階段,即使表面看上去健康的人,也不要掉以輕心,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無症狀,唯一的方法是通過防癌體檢及普查。普通體檢是基本,對於腫瘤篩查存在侷限性,尤其是高危人群,別忘了“加餐”---防癌體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