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人人都應該閱讀,而閱讀就應該閱讀經典。有一些經典書籍,歷經百年,流傳幾代,並且會一直流傳下去。

例如中國的四大名著,我們這一代就是看四大名著長大的。

可是現在卻有一些言論,引起了家長的疑惑:到底四大名著應不應該給我們的孩子讀呢?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一、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

在2016年,北京大學有位秦春華院長,認為四大名著不適合中國的孩子閱讀,他發表一篇很長的文章。我們梳理了一下秦院長批評“四大名著”的論據,乍一看,還似乎有理有據的:

1、《水滸傳》:打家劫舍,落草為寇,佔山為王。少年人血氣方剛,心性未定,難免不會猴兒學樣;

2、《三國演義》:陰謀詭計,權術心機,爾虞我詐;

3、《西遊記》:濃重的佛教色彩,最不適合孩子閱讀;

4、《紅樓夢》:結局悲,不利於培養積極的人生觀;欲說還休、似實又虛的性描寫。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二、四大名著真的不適合孩子閱讀嗎?

不得不說秦院長所指出的“罪狀”,在上述作品中多少是客觀存在的。但一部文學作品豈是單純的一點兩點思想所能概括的?

四大名著之所以能稱為經典,正是因為其思想藝術的多面性、善惡美醜的包羅性才得以在歷史的淘洗中揀選出來,流傳百世,經久不衰。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我們對待名著絕不能因為其瑕疵而否定全部,這種因噎廢食的態度放在任何時代都是非理性的。

如四大名著這樣的中國古典小說等通俗讀物,包羅萬象。《西遊記》裡的古代神話故事,《三國》裡的忠君結義,《水滸》裡的替天行道的俠義,《紅樓夢》裡整個古代人生活的展現。四大名著,能讓人理解中國自古以來的性格、文化基因。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可以說四大名著是中國人的共同文化記憶,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諸葛亮是中國的智神,關羽義薄雲天,孫悟空大鬧天宮。不讀四大名著是不會理解這些的,也不會產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和共鳴。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三、如果不讀四大名著意味著什麼?

不僅是對文化的認同感,這些年來選入初高中教材的四大名著的內容也不在少數。香菱學詩、智取生辰綱、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內容相信爸媽們都不陌生。

現在每年語文的大小考試都會有四大名著的考點,而如果孩子從來沒有讀過四大名著,是根本答不出來這些題目的。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不讀四大名著的孩子,在中國應試考試的時候至少會丟掉10分;不讀四大名著的孩子,長大後就缺失了一份美好的童年記憶。

歷史上的錢穆老先生8歲冰心老先生甚至是7歲開始讀四大名著周恩來總理接受美國專欄採訪時就說到“我從8歲到10歲就開始讀小說,第一部就是《西遊記》,後來讀了《鏡花緣》、《水滸傳》和《紅樓夢》。

毛主席也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能成為文學大家和政治家的人中,有90%的人都讀過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的文學價值經過時間的檢驗,內容本身並沒有問題,家長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因為一棵樹上有壞葉子就把樹給砍了。作為家長應該理性的看待四大名著,正確的引導孩子閱讀四大名著。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四、家長引導孩子閱讀四大名著的正確打開方式:

1、從最精彩也最傳神的片段讀起,如三打白骨精、大鬧天空等精彩片段能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傳統四大名著都是大部頭,生僻字多,對孩子來說難度太大。

2、四大名著是一輩子都要讀的書,不需要孩子在孩童時期就一字不落的死磕,可以讀部分,等孩子慢慢長大後,再由他去通讀全書。

3、孩童時期,文字與圖畫搭配的效果最好。就像爸媽小時候最愛看小人書一樣,圖畫能延伸孩子的想象,提升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四大名著在市面上有很多版本,兒童版本、青少版本、成人版和珍藏版等等。適合孩子看的有,只不過是需要爸媽擦亮眼睛,花費時間去為孩子找到適合他現在應該看的四大名著版本。

中國四大名著遭批!不適合孩子閱讀,將退出學生必讀科目?

獲取最適合孩子閱讀四大名著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