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形义小议(上)

邯郸形义小议(上)

“邯郸”一名应作何解?至今最流行的说法是《水经注•漳水》和颜师古《汉书注》所引张晏的解释。《漳水》称:其水(牛首水)又东历邯郸阜,张晏所谓邯山在东城下者也。曰: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邯郸之名,盖指此以立称矣。

颜师古《汉书注》所引张晏语亦称: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云。”师古曰:“邯,音寒。”(见中华书局校点本《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赵国邯郸县条颜师古注)

张晏,三国曹魏时期人。按照张晏的说法,“邯郸”一名的“邯”字来自山名,即古时的邯郸山;“单”是山脉尽头的意思,因作城廓名加“邑”(阝)为“郸”。换言之,“邯郸”一名起意于邯郸山到此而尽,故名邯郸。邯郸山的地理位置,张晏认为在邯郸东城下。张晏对邯郸一名起源含义的解释一直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沿用。但这样解释是否准确,后人并未提出半点异议。

文献记载“邯郸”一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殷商末年,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转引《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可以为证(见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卷三《殷本纪》殷纣王时期“益广沙丘苑台”语下)。“邯郸”一名出现在殷(商)代,而对于它的解释则是一千多年之后曹魏时期的张晏,这不能不令人生疑,而根据出土和传世文物所见“邯郸”一名的写法,我们认为张晏的说法至少值得商榷。

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一名的写法有多种,或作“甘丹”,或作“邯丹阝”,或作“甘单”,或作“邯单”。作“甘丹”的写法多见于货币文和兵器文,如《河北货币图志》第9页有面文为“甘丹”的耸肩尖足空首布的图版,作者认为属于春秋时期的晋国;第10页有面文为“甘丹”的赵国尖足布,第40页有面文为“甘丹刀”“甘丹”的赵国圆首刀图版,作者认为属于战国中期(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这类“甘丹”文的赵国货币比较常见,不赘举。这是货币文“甘丹”的写法。兵器文作“甘丹”的写法见于战国墓葬出土的兵器,据《河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记载:出土兵器有铭文为“甘丹上”的铜戈(见《河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考古》1962年第12期)。1957年邯郸的战国墓葬出土多种陶器上刻有“甘丹”字样。

(原名《对邯郸地名解释的质疑》,载中共邯郸市委党校校刊《教研论丛》1987年创刊号。收录本书时有修改和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