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阻礙人工智能的並非技術,而是背後引發的法律和倫理問題

新技術的發展,一方面改善著人類的生活質量,卻在另一方面又引發著新事物帶來對已有生態的衝擊。這可以看作是新技術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但又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人類不能因為害怕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發停止發展新技術,又不能任由這種負面影響當下的人類生存。當下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就帶來諸如此類的問題,比如無人駕駛。

或許阻礙人工智能的並非技術,而是背後引發的法律和倫理問題

或許阻礙人工智能的並非技術,而是背後引發的法律和倫理問題

眾所周知,出行問題跟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人駕駛汽車一旦真正上路運行,其影響面之廣不言而喻。所以對於其帶來的法律和倫理問題更應該未雨綢繆,展開廣泛討論,力爭在一些重要問題上能夠達成共識。這樣才能儘可能減少新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幫助社會和公眾提前做好準備。

或許阻礙人工智能的並非技術,而是背後引發的法律和倫理問題

不僅是國內,在國外的無人駕駛同樣面臨這些問題。作為在自動駕駛領域率先步入商業化的特斯拉,其研發的Autopilot已經發生了好幾次車禍。同樣的爭執是事故責任的歸屬,是技術的不成熟還是人為因素的影響。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但任何一項技術,在完全成熟之前,甚至是在技術真正成熟之後,人為干預都是機器所不能完全替代的。這重點就在於背後所引發的社會法律及倫理問題。

從法律層面來說,主要是無人駕駛發生事故後,法律責任該如何認定和歸屬。因為汽車本身不能作為法律責任主體,所以相關的汽車所有人、乘車人、車輛的硬件製造商、車輛自動駕駛軟件供應商都有可能成為法律責任主體。在這樣一個涉及人員眾多、關係複雜的法律事件中,認定法律責任以及確定責任歸屬,難度遠遠大於有人駕駛汽車的情況。無論對立法機關、執法部門、司法部門來說,還是對汽車生產者、所有者、乘車人、交通事故其他當事人來說,要達成相關的共識都面臨很大的難度。

或許阻礙人工智能的並非技術,而是背後引發的法律和倫理問題

當然,除了法律,還會涉及倫理問題。試想,一輛無人駕駛的車輛發生了交通肇事,人們可能很難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交通事故受害者是被機器和自動駕駛軟件致傷、致殘甚至致死。可以預見,無人駕駛汽車一旦發生惡性交通肇事,其引發的倫理爭論必然十分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