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冬日的芬兰(Finland),白天极为短暂,下午4点不到,已见冰面上厚厚的积雪映着落日的余晖。但身处12月5日“独立日庆典之夜”的赫尔辛基(Helsinki),却丝毫感受不到北欧冬夜的黑暗阴郁,因为此时此刻,作为芬兰首都的赫尔辛基全城灯火通明,沉浸在一片狂欢热闹中。

放眼望去,芬兰国旗的蓝白两色在夜空中交辉相映——市政厅、总统府、赫尔辛基大教堂、政府宫、中央火车站、芬兰大厦、奥林匹克体育场高塔等地标建筑全都将被打上蓝白两色灯光;市中心的各大文化中心,包括芬兰国家剧院、芬兰国家博物馆、芬兰国家歌剧院、萨沃伊剧院等,也全都笼罩在蓝白两色灯光之下;老农贸市场、斯道克曼(Stockmann)百货公司、康比(Kamppi)购物中心、弗洛姆(Forum)购物中心等各大商业设施也不例外,就连天空中也泛起魔幻气息的幽蓝光彩。

由于正值西方传统假期,来芬兰旅游的人明显增多,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人满为患。附近街边的小商贩也多了起来,他们想趁此机会发发财,顺势推销一下芬兰本地的旅游产品。与此热闹喧嚣相比,位于南码头广场上的青铜像少女阿曼达尤显“淡定”,面朝大海,左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远处驶来的破冰船会用偶尔响起汽笛声,打破寂静……

尽管仅有短短百年历史,芬兰人却足以引以为豪。历史上,大概再难找出像芬兰一样如此小心翼翼地在大国间周旋下谋生存,而顾虑重重的国家。曾经,掌权的贵族瑞典与财大气粗的霸主沙皇俄国,为了争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霸权,让夹在中间的芬兰成为十足的“受气包”。但是也正因为刚建国时生存环境的险峻、资源的极度匮乏与列强的不屑一顾,才让芬兰人开动脑筋、另辟蹊径,拼尽全力去地寻找适合自己的逆袭之道。

亦因如此,作为一个人口只有550万的小国,屡屡被国际社会称赞和关注,并取得了多个让世界惊艳的“第一”——“欧洲最清洁空气排名第一”、“环境对健康影响指标全球最佳”、“全世界最佳水质”、“食品最纯净”;2001年世界经济论坛更把这个位于欧洲北部边缘的小国推到2001年度竞争力及发展潜力世界冠军宝座;其后的2003年、2004年、2005年,芬兰蝉联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适逢百年大庆,既是举行隆重庆典的大好机会,也是芬兰沉思与反省的时刻,在回顾走过的历程中,理解国家兴盛之道,同时凝望前方,憧憬芬兰的未来宏图。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借助“森林工业”,芬兰完成了从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诺基亚”是芬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代名词。

创新纾困局

当前摆在芬兰面前的一大难题便是,如何让经济再次焕发活力。众所周知,对于芬兰经济来说,电子产业和木材产业是其最大的两个支柱产业,两者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近50%。其中,“诺基亚”可谓是芬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代名词。据芬兰经济研究所(ETLA)统计,在苹果诞生前的十年间(1998-2007年),诺基亚贡献了GDP增长的25%、出口的20%以及全国科研投入的30%,直到2011年,诺基亚营收尚占芬兰GDP的20%。但伴随着苹果诞生和三星崛起,诺基亚帝国一夜之间轰然倒下。与诺基亚倒下几乎同步,芬兰经济增长开始大幅下滑。2007年,芬兰经济增长达到5.34%,为1997年后最高;而在2008-2013年的六年间,芬兰经济增长的最高点也仅为2010年的3.73%,中间有三年更是只录得负增长,2009年竟萎缩了8.35%。

《华尔街日报》援引芬兰阿尔托大学经济学教授柯克曼的话说:“由诺基亚带动的手机制造业垮了,造纸业凋零,对俄罗斯出口额也因乌克兰危机、俄罗斯遭受经济制裁而锐减。”

与此同时,作为北欧五国中唯一使用欧元流通的国家,芬兰无法通过自身货币贬值重新获得出口竞争力,高福利经济遭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欧盟捆绑式应对诸如金融风险和难民潮的作法也让芬兰民众不满情绪攀升,2016年初曾有53000名芬兰公民请愿要求芬兰就是否退出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有学者形容,芬兰正遭遇自1917年独立以来最冷的一场经济寒冬。

但其实,在20多年前,芬兰也曾面临过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个依靠“森林工业”与“金属工业”完成从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并创造出纸张年产量、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奇迹的要强小国,在1990年下半年出现了GDP高达10%的负增长,失业率也从3.5%猛升至20%。当时为应对经济衰退和危机,芬兰不得不致力于变革和创新,向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型。一方面,从“以资源为基础”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另一方面,从依靠“绿色金矿”(森林资源)向开发“灰色金矿”(智力资源)转变。

知耻而后勇,“圣诞老人的故乡”由此成为全球首个将国家创新系统框架用于构建其科技创新产业政策的国家——1992年,芬兰内阁经济政策委员会把发展国家创新系统确定为芬兰经济政策的中心目标;1993年,国家创新系统成为芬兰的发展战略;此后,国家创新系统成为芬兰制定创新政策的基本框架。正因为这个庞大且功能齐全,复杂却井然有序,严密与高效并存的创新机制设计,当世界开始遗忘诺基亚时,一只“愤怒的小鸟”成了芬兰向世界表达信心的新象征。而这只“小鸟”所代表的创意产业,与清洁技术、生物医药等多种新兴产业一起,成为芬兰经济下一个十年的战略产业方向。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当世界开始遗忘诺基亚时,电子游戏系列“愤怒的小鸟”成了芬兰向世界表达信心的新象征。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清洁技术,是芬兰正在打造递交国际舞台的“国家名片”。图为奥尔基洛托核电站。

想在未来之前

这个位于遥远北欧的国度正在努力证明,除了诺基亚和木头,它并非就一无所有——清洁技术,是芬兰正在打造递交国际舞台的“国家名片”。早在三年前,芬兰就已制定雄心勃勃的首个“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力图恢复木材业在全球所丢掉的失地,主要涵盖的领域包括:节能降耗、可再生能源、垃圾回收再利用、清洁生产、材料和产品、咨询服务、水资源管理和废水处理、绿色建筑、空气质量保护、测算和分析。

在外界看来,芬兰要在清洁技术领域再建一个“诺基亚”难免让人费解。因为这个北欧国家留给人的印象总是,生活环境条件极好,根本不需要清洁空气的技术。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芬兰本是一个能源小国,既无煤无油,也缺乏天然气,“我们的资源非常有限,所以想要生存下去,必须节约能源,从提高能源利用率上下功夫。”芬兰前驻华大使古泽森说,“因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芬兰的民用能耗很高,而传统的森林和冶金工业也是高耗能产业,芬兰的能源消费中有70%要依靠进口。”正是是这种恶劣的环境,促进了芬兰清洁技术产业的发展。“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降低能耗的方法,寻找取代化石燃料的替代原料。”

你能想像用木材做成的衣服,用树木制成的塑料,由微生物分泌的汽车燃料吗?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但这种技术目前已经存在了,而且大部分是在芬兰开发的。在位于赫尔辛基市的空气净化系统研发公司Natur Vention,你会为一堵面积大约两平方米的神奇植物墙而惊叹不已,这面墙上满是各种绿叶植物,墙面上方有一组风扇,从中吹来清新的空气。据开发这款产品的公司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Aki Soudunsaari 介绍,这面墙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不仅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湿度,同时还能大量吸收室内的有害化学物质。在今年的阿斯塔纳世博会上,参展的芬兰馆为了确保环境可持续,使用了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并运用了现代技术,确保世博会结束后所有的建材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据统计,目前芬兰超过60%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都可纳入“清洁技术”范畴。芬兰国内活跃着逾2000家清洁技术企业,产业年均增速逾15%。不难发现,清洁技术在芬兰的朝气蓬勃并不局限于某一个行业的发展领域,也并非某一个大企业的独立舞台,而是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得以铺开发展。这其中,中小企业发挥了主导力量,聚集了很多有智慧的想法。但他们可能缺乏雄厚的研发资金来让自己的想法商业化。有见及此,芬兰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发展。例如,成立芬兰环境科技中国项目委员会(FECC),帮助中小企业在中国寻找清洁技术合作伙伴。目前,经由FECC之手促成的芬兰中小企业和中方的合作项目规模达到了20多亿元,各类环保领域的尖端专利技术在强大的半官方机构的支持下,迅速实现了商业化。

事实证明,向清洁技术不断发力的芬兰人,已经走出了柳暗花明之路。在芬兰整体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清洁技术产业逆势而上,增长迅速。根据数据统计预测,芬兰清洁技术产业2017年产值约为400亿欧元,占芬兰GDP比重超过20%,并将以10%-15%的速率高速增长,在2020年超过500亿欧元。而在芬兰清洁技术行业成功的背后,不只有技术的创新,政府财政的支持,还离不开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从侧面促进了芬兰清洁技术的发展,让相关企业不断创新研发新技术,减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芬兰正致力于为全世界铺就一条通往可持续未来之路,到时我们不需要燃烧珍贵的石油与煤炭来获得能源,而是通过有机物,通过可持续的能源实现,同时我们将以更高效理性的方式利用能源。”作为全球知名的生物经济专家,在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负责战略研究的Ritschkoff 说,“想象一下吧,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甚至可以制造100%基于生物质的汽车,一辆完全可回收的汽车,并且使用的是纯粹以废物提炼生产的燃料!”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空气净化系统研发公司Natur Vention发明的植物墙不仅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调节湿度,还能大量吸收室内的有害化学物质。

芬兰 创造“第二生机”

中国与芬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实现的合作机会很多。

中芬新型合作

发展势头强劲的芬兰的清洁技术产业,主要依靠出口拉动,清洁技术企业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国外。芬兰清洁技术项目部前不久对74家清洁技术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它们今后几年最感兴趣的市场首先是中国,然后是俄罗斯、德国、瑞典和巴西。

芬兰政府投资促进署负责清洁技术领域的资深商业发展总监Jari Tielinen直言,作为芬兰在亚洲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已成为芬兰最重要的清洁技术出口国之一。中芬国家和城市政府之间的清洁技术合作不乏亮点。

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中芬合作的“美丽北京”项目。2013年4月芬兰总统访华期间,中国环保部与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签署了“美丽北京”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对此,芬兰驻华使馆商务参赞Selk l Seppo表示,“美丽北京”意在引导中芬双方合作创新,同时协助中方找到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清洁技术和解决方案。最初,该项目主要以改善北京地区的空气质量为目标,后来则逐步扩大到多地、多领域的全面合作。此外,在芬兰清洁技术领域的前几大巨头公司,比如提升柴油发动机能率的瓦锡拉、参与水处理的凯米拉等公司都在中国建有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