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5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3.76萬人

掌上春城訊 黨的十八大以來,昆明全市上下緊盯“一個目標”,科學確定脫貧攻堅的“時間表”,提出了梯次推進的“路線圖”,確定了“到2018年,全市貧困人口全面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五年來,昆明舉全市之力,紮實推進“兩出兩進兩對接一提升”,抓實抓細 “七個一批”和“十大工程”,全面整合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金融扶貧“四大資源”,確保脫貧、摘帽、增收3個主要目標圓滿實現。五年來,全市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3.76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21%。

昆明5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3.76萬人

宜良耿家營鄉創意生態農業景觀 。

總體情況

貧困發生率5年下降5.3個百分點

昆明是集都市、農村、山區為一體的城市,盤龍區、晉寧區、東川區、富民縣、宜良縣、嵩明縣、石林縣、祿勸縣、尋甸縣9個縣(區)有扶貧任務,其中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3個縣(區)為國家級貧困縣。昆明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有3個以上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省會城市之一。

昆明市以祿勸縣、尋甸縣、東川區(以下簡稱“三縣區”)為主戰場,按照“兩出、兩進、 兩對接、一提升”(即推動農村勞動力和農產品走出農村,進入市場;引導資金資源和人才技術進入農村;對接市場,對接農民意願;提升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組織化程度)總體思路,按照“脫貧攻堅高質量、增收致富可持續”的要求,匯各方之智、 聚萬眾之心打好脫貧攻堅戰。

五年來,全市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3.76萬人,貧困人口由34.87萬人下降到11.1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底的10.5%下降到2017年的5.21%,下降了5.3個百分點。

監督問責

今年一季度曝光典型問題46個

昆明市成立了市督查問效脫貧攻堅分指揮部,組建督查問效、專項監督、執紀問責三個工作組,建立人大政協專項監督、紀委監察執紀問責、目督部門跟蹤督辦的監督體系,出臺確保脫貧攻堅動力十足,有力助推脫貧攻堅政策措施的落實。

今年一季度,全市累計排查脫貧攻堅領域問題線索828個,移交辦理646個,反映涉及“失職失責”、“精準識別”和“其他”問題比較突出;各縣(市)區、各開發(度假)園區本級累計移交辦理問題線索600個,辦結564個,辦結率94%;不斷加大警示震懾力度,共通報曝光扶貧領域問題28批46個典型問題95人。

昆明市成立了由市紀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五級聯動”工作領導小組,確保做到“六有”(即:有平臺、有機構、有場所、有人員、有制度、有經費),對扶貧領域發現的違紀問題堅持層層督辦。目前,“五級聯動”平臺已實現全覆蓋,截至今年4月上旬,全市共錄入受理群眾訴求、舉報20004件,辦結19851件,辦結率99.23%。

昆明5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3.76萬人

行動舉措

領導帶頭 聯縣掛鄉幫到戶

市領導每人掛鉤聯繫

1縣1鄉鎮和2戶貧困戶

總結五年來昆明市脫貧攻堅工作,總體呈現出“領導更加重視,目標更加明確, 措施更加有力,投入更加加大,責任更加強化,考核更加嚴格,合力更加凸顯,氛圍更加濃厚”八個特點。

昆明5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3.76萬人

祿勸縣的建檔立卡戶李銀花與老伴,在自家的加固安全房前開心地笑了。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十二五”、“十三五”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調整充實昆明市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雙組長制,層層簽定脫貧攻緊責任書,壓實責任,強化脫貧攻堅黨政同責、黨政主抓。

昆明市成立了市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扶貧辦,下設產業發展、務工增收、宣傳發動、督查問效等13個分指揮部,形成“1+13”脫貧攻堅指揮體系,抽調42名年輕幹部,到市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和各分指揮部工作。脫貧攻堅為市委、市政府研究頻率最高、次數最多的事項;市領導聯縣掛鄉幫到戶,每人掛鉤聯繫一個縣、一個鄉鎮和兩戶貧困戶。

自2012年起,扶貧開發工作納入縣區年度目標考核和縣委書記工作實績考核的內容,實行差別化考核,納入惠民實事來辦。建立完善政策、投入、考核、監察督辦、社會參與、責任落實六大機制。

五年來,昆明市創新了“爭取上級投入,增加本級投入,下級配套投入,擴大金融投入,拓展社會投入”的“五位一體”投入體系,構建起“多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資金整合機制,形成了 “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加大、涉農行業部門 80%以上資金投向貧困縣(區)、金融扶貧做大做強、社會扶貧深度拓展”的良好局面。

貧困戶子女教育有資助

鄉村教師生活有補助

昆明市因貧施策,“量身定做”扶貧措施,實現定向“噴灌”,定點“滴灌”,用精準扶貧的實效檢驗脫貧攻堅的成效。實施以產業脫貧為主體和根本的“七個一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措施,確保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依託昆明花卉品牌強市、蔬菜外銷大市與生物製藥“第一車間”的產業優勢,在貧困地區大力構建以蔬果花卉、漁牧藥材為主的種養結構,積極推廣以核桃、板栗為代表的經濟林果,深入挖掘以農業體驗、休閒觀光 為依託的鄉村旅遊。大力實施以中藥材產業、山地牧業、萬畝水果、千畝稻田為主的“一縣一示範”工程,積極發展“一村一品,一組一點”。

大力實施“百企萬崗”入昆計劃和“百人出村、千人出鄉、萬人出縣”勞動力轉移工程,積極探索“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菜單式、組團式”轉移輸出,加強輸出輸入地對接,推動組織化程度提升,務工增收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措施。累計完成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88.58萬人次,累計實現轉移收入124.52億元,實現轉移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的良好效果。

實施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八大工程,聘請貧困人口為護林員,貧困護林員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實現生態美、群眾富、可持續目標。

教育保障紮實推進,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讀子女實施教育資助全覆蓋,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實行普通高中招生傾斜政策。初中畢業後因貧不能繼續接受教育人數、高中畢業後因貧不能繼續接受教育人數“雙為零”。

醫療保障深入實施,實現有政策看得起病、有地方治病、有設備查病、有醫生看病、有人幫扶、有救助保障重特大病,少生病,有效控制常見疾病,有效預防和解決因病致貧返貧。

構建以紅藍紫黃綠“五色卡”分類識別管理體系,實現分層施策、對症下藥,建立致貧、返貧預警機制。對尋甸縣16個鄉鎮(街道)、174個村(居)委會、1668個自然村的12.89萬戶農戶進行了全覆蓋式入戶調查,查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差距,為因人因地精準施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