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8夜,我在千里押運線上讀懂了你

穿越七省,累計行程兩千多公里……從“古都金陵”轉戰“東北邊陲”,承擔押運任務的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某綜合倉庫官兵歷經9天圓滿完成5000餘箱報廢彈藥押運任務。在流動的“軍火庫”上,他們真實上演了押運衛士的忠誠與擔當。

堅守十平米,護衛千萬裡

9天8夜,我在千里押運線上讀懂了你

“本以為彈藥押運是帶有著神秘色彩的高危使命,沒成想,迎來的卻是悶罐車裡的焦灼等待,既不刺激也不風光。”首次承擔押運任務的戰士第一天就出現了不良情緒。的確,悶罐車裡是個桑拿房,一日三餐吃的是“冷水泡麵”,耳畔是一刻不停的火車轟鳴聲和車廂撞擊聲,吃喝拉撒睡都要在這腳下十幾平米的面積內完成。

“彈藥押運無小事,苦是苦了點兒,但我要對所有人的安全負責。”帶隊的葛志勇副主任是擔子最重的,他堅持將隨機談心和零敲碎打開展思想教育結合起來,這位面慈心善的老大哥想盡各種辦法緩解押運同志的身體之苦和精神之苦,用榮譽感和使命感激勵大家。儘管如此,他始終遵循兩點要求:第一,軍容必須嚴整;第二,嚴禁擅離崗位。他說“別看我們的地盤只有腳下這十幾平米,但我們守護的卻是縱橫千里的保障線。”

槍不離人,擎起責任寂靜時

9天8夜,我在千里押運線上讀懂了你

編組雖然能使部隊得到休整,補給物資,但卻是押運官兵神經最緊張的時候。固定哨是24小時輪流值班,每人2小時,一旦列車中途停下,就要立刻下車檢修,防止軍列突然“溜車”。

白天,常會有鐵路沿線的當地人穿越鐵軌趕路,一旦有人接近軍列,警戒人員會立刻將其攔下,必要時會由裂成人員出面溝通。“我們押運的是絕密物資,不能出現任何紕漏!”保管槍支的是二期士官翁建江,他一路與這個鐵疙瘩貼身相伴,睡覺抱著,站崗端著,吃飯揹著……編組停車的時候,其他人在上廁所、打水、檢修,翁建江卻不能離開車廂半步,只有等別人回來,他才敢小憩片刻。

傍晚,月色中的列車星星綽綽,只見黝黑龐大的輪廓,卻遲遲未啟動。晚上是事故高發期,更需要提高警惕,押運官兵也練就了貓頭鷹一樣的本領,個個打起百倍精神,時刻保持箭在弦上。於小嵐和翁建江晚上是“綁定”在一起的,一個看槍一個護彈,睡覺也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確保危險發生時子彈能立刻上膛。在那一刻,我讀懂了押運官兵的擔當。

故鄉在我的視線中漸行漸遠

9天8夜,我在千里押運線上讀懂了你

有遠行,便會有遊子。這次押運路線剛好經過三期士官於小嵐的老家山東棗莊,一路上他總是默默地蹲在車門縫隙前,巴望著能遠遠地看一眼家鄉。

他目不轉睛地望著車外,隨著窗外景緻越來越熟悉,他的心跳開始撲通撲通加速,近鄉情怯,五味雜陳。

“要是在這兒停下編個組就好了。”時速120公里的火車只能讓他的目光在那座魂牽夢繞的城市停留幾分鐘。很快,故鄉在身後漸行漸遠,這個壯實的山東漢子不禁紅了眼眶。

四期士官巴玉璽執行任務的時候,突然接到兒子生病的電話,可是在押運途中的父親卻無能為力,他為此愧疚了一路。採訪結束的時候,他再三堅持別把這事寫進去,怕顯得矯情。在那一刻,我讀懂了押運官兵的柔情。

後方倉庫連著前方戰場。在押運官兵眼裡,列車就是移動的戰鬥堡壘,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鬆懈。列車有抵達的時刻,但他們的使命沒有終點。正是這些押運官兵的平凡堅守和付出,熔鍊著鋼鐵般的保障線,走實了新時代的強軍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