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在北京校園“熱”起來

冰球在北京校園“熱”起來

105所中小學校參與、120支隊伍參賽、小球員總數約1500人、比賽總場次多達326場,這組數據說明了日前開幕的2018年“北汽集團杯”北京市中小學生校際冰球聯賽的規模。本屆比賽將持續一個月,賽事規模已經是首屆賽事的九倍,北京市校園冰球的開展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學校大力開展冰球運動,是對冰球項目發展最好的推動。”本市校園冰球逐漸升溫,令北京市冰球運動協會副秘書長邢隺十分欣喜,“學校層面對冰球的重視,不僅有助於這一項目的普及、推廣,也能為打球的孩子們創造條件,在冰球道路上堅持走下去。”

校際冰球聯賽漸成氣候

北京市中小學生校際冰球聯賽創辦於2013年,此後逐漸發展,尤其是在北京申冬奧成功後,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今年的比賽分為初中組和小學甲、乙、丙、丁共5個組別,其中初中組和小學乙組、丁組允許兩所學校聯合組隊。

邢隺介紹,“今年的參賽隊伍比去年增加了20支,但學校之間聯合組隊的數量大大減少。”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越來越多的學校有了自己的冰球隊。上屆賽事,有近一半的隊伍是聯隊,而本屆聯賽聯隊只佔參賽隊伍總數的三分之一。

據邢隺介紹,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冰球作為一項正式課外活動開展,“我們辦第一屆校際聯賽時,很多隊伍是家長張羅起來的,學校參與度不高。現在多數校隊都由老師甚至校領導負責,定期組織訓練,聘請教練甚至外教,有的學校還專門安排經費支持球隊建設。”

校際聯賽還有另一大變化。此前,北京青少年冰球的發展一直面臨“斷檔”問題——學生打球得不到學校支持,不少孩子升入中學後學業壓力加大,不得不放下球杆;剩下為數不多繼續打球的孩子,也無法組織比賽,想繼續打球只能出國留學。如今,隨著校園冰球日益火熱,越來越多的中學組建了校隊,本屆比賽初中組即有11支隊伍參加。

與此同時,海淀區、西城區、東城區等也已創辦了區級校際冰球聯賽。北京市十一學校球員羅嶽琦說,海淀區校際聯賽已經舉辦了三屆,一屆比一屆難打,“這說明各校進步都很快,對手越來越厲害了。”

多校克服困難組建球隊

對於學校來說,開展冰球運動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場地,絕大多數學校的訓練需在校外展開。

“學校基本都是租用社會冰場組織訓練。”史家小學體育教師金帆說,“為了配合冰場的營業時間,孩子們經常在晚上8點、早上7點等非高峰時間段上冰,非常辛苦。”

史家小學的四支球隊,每週集中訓練兩次,算是頻次比較高的。受困於場地問題,有些隊伍還未建立長期訓練機制。

儘管開展校園冰球困難重重,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參與其中。“孩子既然有這個興趣,作為學校肯定要支持。”金帆說,“打冰球不僅強健體魄、鍛鍊頭腦,而且磨鍊意志、培養團隊精神,對於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很有益處。”據介紹,該校在建設校隊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向全體學生普及、宣傳冰球運動,讓更多孩子瞭解、參與冰球。

將嘗試12年一貫制培養

北京市多個區已經發布了今年“小升初”體育、藝術、科技類特長生招生計劃,包括冰球在內的冰雪項目首次出現在體育類名單中。金帆認為,這無疑解決了小球員和家長們的後顧之憂,“孩子們打球是出於熱愛,但練了那麼多年,肯定還是希望有個‘出口’。”

據瞭解,包括朝陽區陳經綸中學、東城區二中分校、海淀區第二十中學等多所學校都將冰球列入了特長生招生計劃。一些學校還向市冰協“取經”,詢問如何對學生進行冰球特長測試。

陳經綸中學校長張德慶介紹,該校計劃招收兩名冰球特長生,充實校隊實力。陳經綸中學教育集團目前擁有小學、初中、高中各一支冰球隊,從而形成12年一貫制培養。“這樣我們不但可以留住冰球好苗子,學生也會有相對穩定的上學、打球通道。”

諸多辦法的出臺,不僅促進了孩子們打冰球的積極性,也堅定了他們在冰球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資深“冰媽”董女士介紹,她的兒子趙子桁今年上六年級,每週堅持訓練、比賽多達五六次。“北京申冬奧成功後,各方面環境都在改善,肯定會吸引更多孩子走上冰場。”董女士說,不排除帶兒子報考特長生的可能,“這條路打通了,相信到子桁上中學甚至高中、大學時,都會一直有冰球隊可以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