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誤,在中國買指數基金更賺錢?

大誤,在中國買指數基金更賺錢?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2008年,巴菲特與著名對沖基金Protege打了一個賭,賭期為十年,巴菲特作為指數基金的代言人,Protege作為對沖基金的代言人,看十年後誰能獲得更高的收益率。2018年賭約到期,標普500指數年複合增長率達到8.5%,而對沖基金只有2.96%。

這場十年賭約,巴菲特完勝。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可能打算全倉買入指數基金了。先不要衝動,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

首先,這個賭約的發生地是美國,我們來看一眼美股過去十年的表現。截至2018年3月底,十年內標普500指數上漲了99.66%,而且幾乎是穩步上升,期間回撤幅度有限。

大誤,在中國買指數基金更賺錢?

我們再來看看A股過去十年的走勢,從2008年3月到2018年3月,滬深300指數十年只增長了2.73%,而且期間波動非常大,走勢像極了過山車。

大誤,在中國買指數基金更賺錢?

我們按照銀河證券的基金分類,整理出了截至2017年底,成立十年以上的股票指數型(不包括指數增強型基金,下同)和主動管理型基金(主動管理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平衡型基金,下同),分別計算其十年內的平均回報。

從結果中可以看到,在2008~2017十年期間,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平衡型基金的平均總回報率全部超過了20%,而股票指數型基金只有-9.2%。

也就是說,過去十年間,任何一類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平均業績,都遠遠跑贏了股票指數型基金。如果在2007年底買入股票指數型基金,持有10年後,不但沒有正回報還虧損了部分本金。

大誤,在中國買指數基金更賺錢?

備註:平均收益率為所有該類型基金產品區間收益率的算術平均;股票指數型基金中不包含指數增強型基金

剛剛從十年總回報的角度,論證了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勝利,那如果站在更短期的維度進行對比,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我們計算了每一年內,主動管理型和股票指數型基金的平均業績,根據銀河證券的基金分類,選取出各年內完整存續的所有基金產品,計算類別內所有基金的收益率,然後算術平均作為該類基金的平均年度收益率。

大誤,在中國買指數基金更賺錢?

備註:平均收益率為所有該類型基金產品區間收益率的算術平均;股票指數型基金中不包含指數增強型基金

計算結果發現,在2008~2017的10年間,有7年主動管理型基金都是跑贏股票指基的,尤其是2008,2010,2013和2015這幾個年度,主動型遠遠地甩開了股票指數型,而沒有跑贏股票指基的年份為2009年、2012和2014年。

結合各年度市場行情可以發現,在單邊下跌(如:2008、2015下半年)和震盪市(如:2010、2013)的行情中,主動型基金跑贏指數基金的幅度更大,而在單邊上漲的大牛市中(如:2009、2014),主動管理型基金則可能略落後於股票指數型基金,這主要與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回撤風險控制有關。不過如果能拋開年度波動、著眼於長期收益的話,主動型管理基金還是能大概率獲得超額收益的。

大誤,在中國買指數基金更賺錢?

備註:(1)股票指數型基金中不包含指數增強型基金;(2)主動型管理基金收益率: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平衡型4類收益率的平均值。

前面是把市場上所有的主動管理型基金作為研究對象,如果把部分績優基金單獨拿出來看,又會有怎樣的效果呢?

分年度來看,截止到2018年4月30日的過去十年間,除了2014~2015年的那波大牛市,其餘年份TOP20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平均業績均跑贏了TOP10股票指數型基金。所以說如果運氣很好的買入了這些績優基金,就可以持續獲得較高的超額收益。值得高興的是,TOP20小興家就佔了兩席:興全社會責任和興全趨勢投資,而且興全社會責任過去10年的總回報位居第一。

巴菲特在美國能夠賭贏,卻在中國“輸”的這麼慘,主要還是因為兩個市場特徵不一樣。

一方面,美股成熟度高,接近強有效市場,大多數時間內股票價格能及時反映價值,通過主動管理賺取超額收益的難度較大;而A股市場目前只是弱有效,仍然存在很多股價被低估的機會,投資者可以通過研究來挖掘超額收益。

另一方面,中美的投資者結構也有很大的懸殊,美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投資者作為一個整體,很難超越自己;而在中國,中小投資者仍佔較大比例,機構投資者更能憑藉自身的專業能力超越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