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法制時報》5月17日導讀

《民主与法制时报》5月17日导读

《民主与法制时报》5月17日导读

《民主與法制時報》

2018年5月17日

總第1952期

頭版 FOCUS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加強黨中央對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新華社

內容梗概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習近平5月15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要加強黨中央對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準確把握當前國際形勢發展變化,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最高法發文要求加強紅色經典和英雄烈士合法權益司法保護

內容梗概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法院正確審理涉及保護紅色經典傳承和英雄烈士合法權益糾紛案件,依法保護紅色經典傳承和英雄烈士合法權益,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教育和引導社會公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抵制歷史虛無主義,規範傳播行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法學會 LAW

中國法學會體育法學研究會助力法治冬奧

內容梗概

新時代“楓橋經驗”要賦予新時代精神

□廣東省法學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 姜濱

內容梗概

55年前,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群眾創造的“依靠和發動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經驗,得到毛澤東主席的批示肯定,指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

遼寧撫順市法學會精心組織推動憲法學習熱潮

遼研

內容梗概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佈實施後,遼寧省撫順市法學會把憲法解讀作為2018年法治宣傳重點,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及早部署、迅速行動,推進憲法學習宣傳,迅速在全市掀起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熱潮。

綜合 LAW

北京東城法院執行北京首起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

內容梗概

近日,北京東城法院依法執行了一起關於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案件,執行法官依法對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被執行人採取了相應措施。據悉,這也是北京市第一起關於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案件。

上海二中院與上海銀調中心攜手推動訴調對接多元化解

內容梗概

日前,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與上海銀行業糾紛調解中心舉行深化訴調對接暨轄區聯動訴訟服務多元化解試點工作推進會。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銀監局、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上海銀行業糾紛調解中心相關領導出席會議。會上,雙方簽訂了《銀行業糾紛在線訴調對接的合作協議》,正式揭牌成立了“銀行業糾紛訴調對接合作工作室”並當場完成委託調解案件的在線移交。

貴州銅仁思南縣司法局“特殊人群”安置幫教工作成效顯著

內容梗概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司法局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以特殊人群脫貧致富為目標,創新措施,精準施策,積極完善安置幫教基地助推脫貧攻堅,有效維護當地社會穩定。

普法 LAW

機票退改費“離譜任性” 違背公平交易原則

內容梗概

目前,江蘇消保委已開始對涉案的南方航空、東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等8家航空公司以及飛豬、驢媽媽、藝龍、途牛、攜程、同程、去哪兒等7家網絡銷售機票平臺(OTA)企業啟動約談程序,預計5月中旬正式約談。

保障殘障人士權益 法律呵護共享關愛

□特邀撰稿 陶玉榮 張兆利

內容梗概

為保障殘疾人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平等地享受物質、文化產品,國家頒佈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律和法規,在上學、就業、醫療、文化和福利方面對殘疾人給予特殊呵護,嚴格禁止歧視、損害殘疾人的行為。以下幾則案例提示人們,在殘疾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理直氣壯依法維權。

不是工作時間、工作崗位受傷算工傷嗎?

□陳杰

內容梗概

理解“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首先應當要看職工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從事本職工作。在單位規定的工作時間和地點突發疾病死亡視為工傷,為了單位的利益,將工作帶回家中,佔用個人時間繼續工作,期間突發疾病死亡,其權利更應該受到保護,只有這樣理解,才符合傾斜保護職工權利的工傷認定立法目的,故屬於工傷。

賣房者突然離世買賣合同是否終止?

內容梗概

房地產買賣合同簽訂完畢,賣方卻突然去世。賣方的3個兒子繼承房產,卻不願繼續履行合同。那麼,已簽訂的合同是否因賣方去世而終止?繼承人又是否有權拒絕履行合同?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結這樣一起案件,二審維持了一審關於賣方離世不必然導致合同終止,繼承人應配合履行合同的判決。

菸頭點楊柳絮引燃樹木被判賠償

內容梗概

初夏柳絮飄飄,男子用菸頭點楊柳絮玩,引發大火蔓延,燒燬他人樹木數棵。雖未有重大事故,但男子成為被告,被法院判賠償損失共計561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