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地球現在的發展水平,多久會有宇宙飛船?

航天飛機也和我們概念中的”宇宙飛船“有一些差別,因為航天飛每次升空都要依靠助推火箭。其實成本也不亞於發射一次性的載人航天器。

按地球現在的發展水平,多久會有宇宙飛船?

人類歷史上最接近科幻電影中的”宇宙飛船“的航天器可能是美國的航天飛機項目。

美國的航天飛機於1981年發射成功。當時的第一家航天飛機是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宇航員約翰·楊(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開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頁。

美國的SpaceX項目是私營的航天項目。其利用獵鷹系列火箭實現了低成本的航天發射。並且實現了可回收的一級火箭。但是這看來也不符合我們預期的”宇宙飛船“。

按地球現在的發展水平,多久會有宇宙飛船?

想看到那種載了很多人,穿梭於恆星際空間的巨型飛船,還須要較長時間的耐心等待,至少要100年以後。

一百年前,沒有人會相信人類有運算萬億次的計算機、有時速五萬公里的衛星、有能看到百億光年的哈勃,連現在的手機、高鐵都是百年前不敢奢望的科幻。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人類的知識水平越高、研究的領域越深入遇到的瓶頸就越大,能夠發現的新理論、新元素和能夠發明的新材料會越來越困難,成本也會極高。

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能量模塊的存儲和成本是我們現在遇到的最大障礙,或者真如《三體》裡講的那樣,我們的基礎科學被不明力量給鎖死了,比如詭異的量子糾纏,自愛因斯坦以來在基礎理論上就再也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要實現科幻電影中的”宇宙飛船“,我們要解決怎樣提升動力與燃料重量的比例。現如今只要是載人航天,都需要很大的火箭才有足夠的燃料將如此大的載荷送上軌道。然而燃料越多,所需要的火箭推力就越大,需要的推力越大,就需要更多的燃料。這是個死循環。說白了跟放煙花的道理沒啥區別

所以人類面臨最大的技術難題就是解決燃料的問題。

按地球現在的發展水平,多久會有宇宙飛船?

在2030年左右,中國的航天員應該已經登陸了月球。按照現在的計劃以及對科技發展的預期,在2050年應該可以實現近地軌道旅行的平民化,人們可以通過近地軌道航天器來實現長途旅行。就好像現在的飛機一樣普遍,只不過要快得多。

亦可能人類有了新的掌控核能的方法,例如超導的革新,使得核能可以利用在航天器推進上。那屆時就會有真正意義的宇宙飛船了。並且飛船上的供能等問題會隨著對核能的掌握一併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