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化内容”不是国产动画主要问题

“低龄化内容”不是国产动画主要问题 | 专访北电动画学院李剑平

国产动画海报合集

博尔塔娜

近三年来国内动画电影的票房仿佛“过山车”:2015年到2016年,票房总量从44.1亿上涨到70.01亿;而到了2017年,票房总量却滑落至49.9亿。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背后有怎样的原因?

李剑平

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在这几年是一个大的发展,而且发展的非常快,票房的高低和节目的储备和出品的时间是有关的。有的项目不会每一年都出品,有的可能第一年推出没有预料到票房这么好,是没有准备好第二年第三年的作品的。如果匆匆忙忙的赶上第二年就推出,这个票房是上不去的。所以总体来说国内动画电影的票房是正常的。中国观众对于动画电影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期望,那就是观众希望在中国看到国内外优秀的动画电影。

在票房市场影响效果很好的作品,有的是经过了长期的前期创作或有前期的电视、电影的积累。即使没有前期的作品积累,也有前期的宣传,吸引观众的关注。观众在看影片的时候已经越来越成熟,无论是哪儿的片子都有优秀的和不够优秀的影片,也有一些盲目创作的影片,都会存在这样的现象。

这时候需要市场的逐步调节,现在动画作品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很好的状况,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创作者要给观众提供更多的质量的选择。进口动画电影的票房和影响力也是这些年才体现出来,给我们造成了一个冲击,让我们觉得我们拥有巨大的差距。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观众在接受进口优秀动画电影的时候都在期待国内也能有这样的影片。专业的工作者更不用说了,都觉得我的存在就应该去创作更好的影片。那么在双方都有这样的期盼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好的作品。

博尔塔娜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熊出没·变形记》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此前,《熊出没》系列、《十万个冷笑话》系列,都是原IP的续集,您如何看待IP类的动画电影作品?

李剑平

近几年,大家都对IP特别关注,都在讨论IP。IP是非常好的一个出发点,它可以来吸引大家的关注度和了解。IP类电影,在国际国内都必须是已有的题材,从各个方面再去扩大它的影响,赋予新的生命力。

“低龄化内容”不是国产动画主要问题 | 专访北电动画学院李剑平

《熊出没·变形记》剧照

博尔塔娜

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和口碑,既有豆瓣5分的《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票房破亿,又有口碑7.1分的《阿唐奇遇》最终只收获3039.6万元票房。您怎样看待国内动画电影的口碑与票房的关系?

李剑平

口碑和实际票房的确有不太统一的现象,其实很多电影不光是动画电影都体现了这一点。评分的领域有不同的渠道,所以大家对于评分其实是很真实的一个表达。

恰恰是这样,有很多真正关心作品评分的人未必去电影院实际购票观看。所以这样反而会形成评分的群体和观看的群体未必会重合。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或者说有很大群体上的区别。

我觉得从评分的结果上来说,人们基本上还是比较客观的。能参与打分的人毕竟是有自己的真实意图。但是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也是会参与到评分当中。所以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既要把评分作为一个参考,又不能过于依赖,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判断。

“低龄化内容”不是国产动画主要问题 | 专访北电动画学院李剑平

《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剧照

博尔塔娜

在观众的眼中,国产动画电影内容相对低龄化,多脱胎于儿童TV动画剧集,而且有较高的同质性。您认为动画电影创作如何摆脱这种“低领化”“同质化”?

李剑平

关于国产动画所谓的低龄化内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主要问题。我们仔细去看国外真正受欢迎的影片,本身其实也是是非常受低龄儿童喜欢的影片。国外优秀的动画电影一定是重视儿童,甚至包括低龄儿童在内的观众群体。给儿童讲故事偏向于童话倾向,这个并没有错。我们不能因为动画有成人化的可能性就不把儿童作为主体。我们要做的动画电影类型,就是要既包含儿童,又要照顾到富有童心的成年人。所谓的动画内容低龄化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我们讲故事方式及语言的低龄化现象。

有些编剧导演等创作团队在面向低龄儿童讲故事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经验,不知道怎么跟儿童对话。他们讲故事时所运用的儿童思维,实际上是想象出来的,忽视了的低龄儿童真正的智力发展。所以整个行业的创作人员,在这方面还缺乏丰富的经验,还处于学习和不断理解的过程。

说到同质化的问题,可能某种程度上归因于人才的缺乏。从前期设计、编剧、后期制作等环节需要的人才并不是特别丰富,所以很多创作都是重叠的。加上大家互相模仿、借鉴,也容易形成同质化。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始终关注儿童群体,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动画电影思维方式,不断的学习优秀的电影作品,积累经验。

博尔塔娜

近年来,《十万个冷笑话》《大护法》《大世界》等成人向的动画电影作品开始涌现,您怎样看待成人向的动画电影?

李剑平

现在谈到成人化的动画电影,大家觉得这是一个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或者创作上需要突破的地方,好像说只要我们的动画成人化了,我们就摆脱了前面所说的低龄化。实际上这不应该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国外的动画电影市场也是包括儿童观众和成人观众两部分的,但真正占市场最大份额的还是面向儿童的动画电影,成人动画电影在国际上也不是市场的主流。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动画电影在中国比较成功的大多都是动物、童话、魔幻类的,而真正表现成人的动画电影票房都要低很多。

我们不要期望由于我们的动画面向成人,就会在票房上有一个特别大的突破,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应该冷静地去思考,某一种类型的动画电影要面向的观众群是谁。我们需要不同年龄段的作品,但不能因为年龄段的问题就将受众完全隔绝开来。

我也看到很多创作者在这方面其实是困惑的,他们既想突破低龄化和同质化的问题,又想要取得好的市场效果。成人化的动画作品,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类型,它可以作为对社会探索和关注的一个窗口,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人关注动画,喜欢动画。但是不能把它作为动画电影的一根救命稻草,我们还是要把关注焦点更多的放在最大的儿童受众群上。

“低龄化内容”不是国产动画主要问题 | 专访北电动画学院李剑平

《十万个冷笑话》剧照

博尔塔娜

您认为如今国内动画电影的受众群,较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吗?这种变化是否会对动画电影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剑平

这个不是很好比较,因为理论上我们过去不存在着大量的动画电影观众,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动画电影在市场上映。应该说中国现在的动画电影观影人群的形成,是受国外动画影响成长起来的。

这个观众群的跨度非常大,国外动画电影进入中国到现在二三十年了,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是从小学甚至从更小的年龄长成现在的青年人,也有的是从当年的青年人长成今天的中年人。他们有幸成长在一个能够见证不同类型不同国家作品发展的年代,所以他们审美接受的成长过程是非常及时的,跟国际是同步的。这批观众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去电影院去观看,所以中国的票房才有这样快的提高,那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在不断对比。

对比的时候其实是伴随着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发展,大家对中国的文化产生自信以后就期望中国的动画电影能够尽快的提高。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的观众他们更多的时候确实比较追捧和热衷看国外的动画电影,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跟国内的动画电影作对比,他们实际上对国产动画抱有期望,那也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观众的存在,才对我们的专业人员有了特别好的鼓舞和鞭策。

“低龄化内容”不是国产动画主要问题 | 专访北电动画学院李剑平

《大护法》剧照

博尔塔娜

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仍以“进口动画”为票房贡献主力,您认为“国产动画”与“进口动画”还有哪些差距?

李剑平

我们目前确实以进口动画为主,当然进口动画的性质也在改变,有的是纯进口动画,有的是中方进行了合作投资的作品,开始有我们的人员参与。随着国产动画和进口动画同台竞技,我们就可以直接对比票房、效果和口碑,找到差距。国产动画在这个时候不是处于被批判的地位,而是处于一个非常好的跟进口动画比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什么现象,只要有市场和排片,有观众在投票,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我们经常说国产动画缺乏国外动画创作的想象力,实际上这并不是人的想象力问题,是机制和人的创作经验以及团队合作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看到,从技术上来说我们不比别人差,并不会弱于他们。

国产动画和进口动画的差距,实际上就是在于创作行业、投资集体和团队合作的经验上。一个行业整体的组成要随着这些现象过程逐步的合理,才能强大。这么多年,很多的动画人前仆后继都在做动画都在想做好东西,也有更多的年轻人学成归来。但这不是个人就能够突破了的,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集体合作的行业,在每一个人的突破的过程中,再不断的合作、协和、协调,融合在一起,才能促进国产动画电影的进步。国产动画电影和进口动画的差距在缩小,那我们在这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和对待每一个作品的出现。

博尔塔娜

纵观国内近几年的“中美合拍”作品,不论是华谊兄弟在2016年出品的《摇滚藏獒》,还是万达和原力动画的《妈妈咪鸭》,即使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效果都难称理想。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呢?

李剑平

很多合拍的电影,包括《摇滚藏獒》,后期直接拿到好莱坞去制作,那么它为什么还是有问题呢,实际上这并不是技术的问题。

我们的观众在看国外影片的时候,会希望它是一个原汁原味的美国影片、日本片、欧洲片,而看中国影片的时候,我们也希望看到浓郁的中国风格的影片,失去了中国风格,我们的主导就不存在了。比如美国的《功夫熊猫》系列,尽管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元素,但依然是表现美国文化内核的影片。在这个时候我们真的要想清楚,当我们请到了国外的团队,有了顶尖的技术支撑后,怎样实现自己的创造力。

“低龄化内容”不是国产动画主要问题 | 专访北电动画学院李剑平

《摇滚藏獒》剧照

博尔塔娜

2017年,《寻梦环游记》成为动画电影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大赢家,您认为这部动画作品有哪些优点值得去我们借鉴和学习?

李剑平

《寻梦环游记》这个电影我也非常喜欢,看了以后很激动。首先我觉得从题材上讲,它完全尊重儿童观众这个群体。影片从题材、观众定位、类型、定位,都对儿童充满了吸引力,以至于让所有的成人观众也能够在里头找到自己影子。

那么需要借鉴的地方首先是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一定是雄厚的,其次需要非常开放的机制,再者是电影的技术,《寻梦环游记》代表了好莱坞动画的顶尖水平,包括人物的质感和场景的搭建都十分惊艳。对于技术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增加合作和资金投入来实现。但这些技术怎么服务于我们的内容才是我们着力要解决的。

博尔塔娜

除了“好莱坞”精致的CG动画,近期法国动画《大坏狐狸的故事》,之前的英国动画《至爱梵高》都登陆了中国院线,您怎样看待这种返璞归真的动画作品?

李剑平

《大坏狐狸的故事》也是一部主要面向儿童的动画电影,我在观看时影院放映的是法语版本,在场的大多数儿童观众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他们看的仍然兴高采烈,那么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仅靠表演就能够讲清楚故事,非常易于接受。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思考:我们一直觉得要用最新的技术、最大的投入制作,没有3D技术简直就没票房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像法国这样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电影国家并没有把追求最新技术作为首要目标,而是专注于电影故事本体,专注于儿童观众。

《至爱梵高》虽然也是一个动画片,但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电影的类型。这部电影的情节也不是很复杂,讲述了一个探索真相的过程。但是电影的壮举在于这是由几万张手绘油画制作的,是一个实验性的探索类影片。但是毕竟了解梵高的人,并不是所有的观众,关心油画的人,也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所以这样的电影,并不会在票房上面取得多大成功,而且本身也不现实。

所以动画电影也不能拿票房做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动画电影实际上在面对市场的时候并没有全力以赴的追求票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电影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是难能可贵的,这一点也很值得中国动画电影思考。

“低龄化内容”不是国产动画主要问题 | 专访北电动画学院李剑平

《大坏狐狸的故事》剧照

博尔塔娜

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您认为未来动画电影市场有怎样的发展方向?

李剑平

其实我并不觉得我国的动画产业比其他国家滞后,我国面对其他国家动画产业,国产产品相对有距离,而不是产业。所以不能说动画电影市场不成熟,而是面对这个市场,我们的产品不成熟。或者说我国面对市场生产产品的这个机制相对滞后,这样说更准确一些。

市场在这,市场标准也在这,我们还有国家对国产动画的支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画电影面临着比较公平的一个竞争环境。那么既然有机会去努力,我们就应该尽快长大。大家都在进步,当然我们进步更快。因为随着动画和实拍影片的不断融合,也随着这个我们对动画这种艺术的认识,更多的人也要去看不同的动画,中国就动画电影市场来说,一定是在现有技术上份额越来越大。另外,除了原有的美国、日本的动画影片占据市场,其他欧洲国家甚至其他亚洲国家的动画电影,也会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博尔塔娜

您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可否跟我们分享一下目前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

李剑平

动画是一个充满了新技术、新观念的艺术,需要更多的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参加。所以我们在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就面临不断改变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的动画教育有几十年的历史,从1950年北京电影学院就开设动画专业,上海电影厂很多优秀的老一辈的传统动画艺术家,有很多就是出自北京电影学院最早的毕业生。1978年之后电影学院一直在进行动画专业的招生,但是那时候招的人数比较少,从1990年至1996年之后几乎就年年招生了。2000年宣布成立了动画学院,招生的规模就相当于稍微比原来大了一些,之后全国很多的院校都成立了动画专业,所以动画专业的学生现在达到了二三十万人的规模。

这个情况带来的问题是,这么多人在学这个专业,怎么去培养。目前来说,各个院校也在利用自己的条件来进行培养,根据自己的学科和师资配备情况来侧重计算机和漫画。同时我们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也有改变,从原来单纯的培养短片艺术类创作专业人员的角度扩展到要培养面向整个商业性市场需要的人才。

这是一个产学研创合作的机制,在这样的培养机制下,我们选拔学要求是全方位人才,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接受不同的风格和手法,从手绘到电脑,平面到立体,传统的艺术到最新的当代艺术,都应该有所涉及所了解和关心。这样的培养和支持机制,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国家部委、整体企业的支持,包括今天各位在这里的讨论再反馈给我们,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更开放的一个环境。专业的划分上有动画、动画导演及数字媒体、艺术技术、还有戏剧影视文学的动漫策划。在电影学院的学习,是会跟整个电影学院的编剧、导演、摄影、美术、表演、声音等结合在一起,大家一起学习合作。

结语

对于成人化的动画电影作品,李剑平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类型,它可以作为对社会探索和关注的一个窗口,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人关注动画,喜欢动画。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根救命稻草,我们还是要把关注焦点更多的放在最大的儿童受众群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