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我們不太願意用應屆畢業生,我耗費了兩三個月的人力物力資源去培養的員工,我怕我留不住他們”

相信這位企業老闆的話也說出了很多企業管理層的心聲,的確,由於應屆畢業生的不確定性,很多用人單位都會有這樣的顧慮,怕為別人做了嫁衣。

但是,我們也來看看兩個成功的例子。

蘇寧電器在2001年推出了一個重要的人才訓練計劃——1200工程,前後耗資6000w去打造這個項目,在這個計劃中,蘇寧電器招聘了1200個應屆本科畢業生,經過3年的沉澱,最終這1200人裡有460人留在了蘇寧,並且已於這三年中走上了蘇寧很多的中層領導崗位。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格力電器幾乎不對外空降重要的管理層,他們的管理崗位都從內部來培養,包括每年大量的招聘應屆畢業生然後培養他們,使他們中的一些人未來能夠走上格力中高層的管理崗位。在格力工作了7、8年的管理層很多都是一畢業就來到了這裡。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不是應屆畢業生不穩定,而是作為用人單位的你留不留的住!

40%是因為外面的機會好,60%是候選人對當前的環境不滿意。

發現了嗎?後者是決定性因素。

如果對手只出一倍的價錢,管理技巧可能還可以發揮作用。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首先,給員工加薪是大勢所趨,不願給員工加薪的企業不得人心、違揹人性、肯定沒有未來。

其次,加薪必須得體得法,否則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傳統薪酬模式:

1. 缺乏激勵作用,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消極怠工。

2. 就報酬多少而言,有薄待績優者而厚待績差者之嫌,大家幹得多幹的少都拿一樣 工資,就顯得有失公正。若不公平一直存在,優秀員工就會離開,留下的都是工作能力相對差或工作上進心不很強的的員工。

3. 而對平庸的員工來講,工資加了,但其價值並未提升,如此只會增加企業成本,影響企業利潤。

4. 固定加薪是滿足員工的權宜之計,但無法滿足員工長久,固定加薪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可能會激勵員工一兩個月,但過去,員工對加薪就沒什麼感覺了,一些員工照樣是會選擇離職的。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當然,傳統的KPI的績效考核制度也是一貫是臭名昭著,員工一聽到KPI三個字,往往是聞風喪膽,談者色變。甚至有部分老員工早已習慣KPI扣罰工資的模式,大部分員工會認為KPI就是老闆扣罰工資的一種手段 ,老闆本來實行KPI是為了激發員工,監督員工做的更好,卻沒想到起了反作用,員工不僅不喜歡被考核,還會牴觸KPI。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對於不同層級的員工,建議設計對應的激勵性薪酬解決方案

1、高層:KSF+年薪制+股權激勵。

以KSF價值管理為導向,結合年薪制模式。以價值為指向,以結果為導向,以多次分配為方向,全面調動員工狀態,實現績效快速改善。

2、中層:KSF+產值+超價值/剩餘價值再分配。

主要以KSF價值管理為導向,結合產值量化。

3、基層(一線崗位 ) :產值+計件/提成+內包+KSF。

基層(二線崗位):PPV+KSF。

主要以個人產值量化為導向,結合價值管理。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設計步驟: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

第三步: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第四步:分析歷史數據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老闆滿意,員工認可)

第六步:測算、套算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春招即將開始,這些生機勃勃的應屆畢業生你願意用嗎?

總結:老闆是把握企業戰略發展大方向的經營者和管理者,而不能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做事的人。KSF模式將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潤掛鉤,實現員工通過自己所創的認價值,自己給自己加薪的同時,企業會獲得更大效益,讓員工從一個打工者變成一個經營者,從而實現員工和企業思維和利益上的統一和共贏!

最後借鑑華為任正非的經典語錄:"公司發展到今天,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貢獻的話,就是在分錢的問題上沒有犯大的錯誤。"在任正非看來,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不是人才的問題,而是利益分配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